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时间:2022-08-20 01:12:55

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摘要 总结了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即总体上呈现中偏轻发生态势,最明显的就是病害中偏轻,而虫害发生极轻。病害中尤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相对较重。为适应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发生新特点;综防对策;安徽五河;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00-01

五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境内湖泊、河流较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县地境复杂,淮河穿境而过,淮河以南是丘陵,淮河以北为平原,各乡镇都有水稻种植,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hm2以上。以往水稻病虫害发生呈现“三病二虫”(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态势,虫害发生重于病害。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水稻品种更换以及气候条件改变,水稻病虫害种类发生了新变化,一些主要病虫害变为次要病虫害,而一些次要病虫害则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病虫害发生特点发生了根本性化。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呈现了显著的新特点,总体上呈中偏轻发生,病害发生中偏轻,虫害发生极轻。病害以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发生较重。原有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思想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病虫害的防治要求。笔者在研究五河县水稻病虫发生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1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

1.1 总体呈中偏轻发生态势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虫害总体上中偏轻发生,是历史上最轻的一年,全县发生面积7.6万hm2,发生程度1.64级。病害中偏轻,全县水稻三大病害(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发生面积4.27万hm2,且发生程度均在2级以下。虫害发生极轻,全县三大虫害(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发生面积仅3.33万hm2,发生程度1.24级。

1.2 水稻病害发生中偏轻

2016年五河县水稻病害发生呈中偏轻,总发生面积为4.33万hm2,发生程度1.95级。其中,纹枯病发生面积3.2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曲病发生面积0.87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瘟病发生面积0.13万hm2,发生程度1级;其他病害发生面积0.13万hm2。相较于水稻虫害的发生稍显偏重。

1.3 水稻虫害发生极轻

2016年水稻虫害发生极轻,总发生面积3.33万hm2,发生程度1.24级。其中稻飞虱发生面积1.8万hm2,发生程度1级,百丛有虫量均在480头以下,基本上达不到防治指标;二化螟发生面积0.8万hm2,发生程度2级;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0.73万hm2,发生程度1级。

2 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五河县2016年水稻病虫害新的发生特点,广大农户原有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已不能有效防治已经发生改变了的水稻病虫害。为此,提出了新的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2.1 在防治思想上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由于水稻病虫害发生新变化而引起防治技术的及时调整,广大农户不易适应及应对。故而采取以电视讲座、电视字幕、现场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及时调整防治思路,使广大农户能及时改变防治策略,及时、准确、有效地防治好水稻病虫害,降低损失,增产增收[1]。

2.2 在防治目标上以减量与绿色增产为目的

由于病虫害发生较以往减轻许多,因而防治用药也要相应减少,在药剂选择上也要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产品,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减量、绿色环保的防治目标[2]。

2.3 在防治对象上以病害防治为重点

由于病害发生较轻、虫害极轻,所以在防治对象的确定上应该以病害防治为主,辅以防治虫害,前期以纹枯病防治为重点,后期以防治稻曲病、稻瘟病为重点[3]。提高用药的针对性,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2.4 在防治药剂选择上以防治病害药剂为主

近年来,五河县水稻虫害发生都不太重,因而防治虫害的药剂可以减量使用或者不用防治。在药剂选择上以防治病害药剂为主,前期以防治纹枯病的药剂为主,后期以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的药剂为主[4]。

2.5 在防治时间上以中后期为主要防治时间段

根据五河县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的确定上以中后期为主,由于前期病虫发生较轻,可以少用药或者不用药,以往五河县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上2次药是必须用的,即7月20日防治四(2)代稻纵卷叶螟、四(2)代稻飞虱、四(2)代二化螟、纹枯病,8月10日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五(3)代稻飞虱、五(3)代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上以防虫为主。现在由于病虫害发生了新变化,防治时间后移,以中后期为主,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为主要防治对象[5-6],时间可以调整为8月初和8月底2次用药防治。

2.6 在防治形式上以“统防统治”为示范带动

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式防治为集中统一防治形式,在有条件和项目区的乡镇实施统防统治,以统防统治为示范带动其他农户有针对性地防治病虫害。通过统防统治项目的实施,形成乡镇或村组集中连片防治病虫害的新格局,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用量。

3 参考文献

[1]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343-347.

[2] 孙传恒,唐启义,唐洁,等.基于权重自动调整神经网络的水稻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7(6):159-164.

[3] 粱开明,章家恩,杨滔,等.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7):757-765.

[4] 刘文栋,葛意活,何燕.气候变化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4):243-246.

[5] 何忠全,张志涛,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2004(1):110-114.

[6] 任小平.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J].农技服务,2009(3):94-95.

上一篇:关于社区工作者职业声望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不同小麦除草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