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演绎国内“盒子”的现状

时间:2022-08-20 12:43:55

被追捧,小米盒子有什么?

作为“米粉”,李先生是第一批小米盒子的用户。把手掌大小的小米盒子与电视机用一根线连接起来,李先生不仅可以把iPhone、iPad或者电脑的照片和视频通过小米盒子传输到电视上观看,还可以享受其他很多丰富内容(包括来自凤凰、腾讯、搜狐和PPTV的视频,豆瓣电台与多米音乐,用《迅雷》下载的视频与宝开游戏。)。更为关键的是,这里不仅内容齐全,还已经做了整合,一打开机顶盒,就可以看到分好类的节目。李先生只需要简单地按几下,就可以选择欣赏。

比起其他品牌的机顶盒或是各地方电视台运营商的机顶盒,小米盒子给李先生最大的使用感受就是内容太丰富了。李先生也使用过乐视的盒子,“操作复杂,用户体验并不太好。”小米整合了更多内容,不仅使用户感觉丰富,而且整合在统一界面上,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在李先生看来,这还只是试运营阶段,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内容被接入小米盒子。

其实,不仅是视频内容,接照雷军最初的设想,小米盒子将是开放平台,欢迎更多的开发者开发出更多的应用。而这显然是将更多的互联网应用搬到电视上来了。这种做法技术上根本没有障碍,用户也将是最大的获益者。

至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战略浮出水面:以小米手机为中心,以MIUI系统为渠道,打通电视机和阅读器等“第四屏幕”,整合视频、音乐与图片等互联网服务,借助游戏、应用和电商等内容,构造以小米为核心的大平台。在目前的小米盒子平台中,小米提供硬件产品及基础应用,而内容商则通过小米渠道提供增值应用,双方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不过现在看来,“小米生态链”还仅仅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距离真正的生态链平台尚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小米盒子仍然存在众多变数。

然而,雷军没有想到的是,变数来得如此之快。

被阻击,小米盒子做了什么?

在推出小米盒子后的第8天,2012年11月22日20点28分,小米盒子官方微博宣布,从11月23日起暂停所有视频内容服务,原因是系统维护。

“小米盒子推出后八天就暂停,这个很正常。刚上市的时候我就觉得根本用不了几天,八天都算长的。”回忆起小米盒子工程版上市时的想法,数字媒体北京研究院院长付强说。

根据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也称广电181号文)文件规定,不管是智能电视还是机顶盒,若想接入互联网电视,必须与牌照持有者合作。

同时,文件也表示,允许视频网站的内容进入到电视机屏幕,但前提是必须与牌照商合作,而且内容必须进入到牌照商提供的制播平台接收管控。

目前,只有CNTV、华数传媒和上海文广等七家公司拥有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牌照。高清播放器厂商和哪家有牌照的机构合作,就选择了那家的集成播放平台。也就是说,消费者不能想看什么视频就看的,集成播放平台里的资源都是经过审核的。如果小米严格按照规定来走,这就意味着小米会完全沦为一家“硬件制造商”,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

因此,小米盒子打了个“球”,一边和拥有牌照的华数传媒合作,一边低调地连通了PPTV、风行网、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等。而这些网络电视并没有“进入到牌照商提供的制播平台接收管控”,这成为了小米盒子违反规定的硬伤。

这样的“球”,山寨盒子厂商们早就在打了,比如海美迪和美如画的盒子,都可以播放PPTV 上面的内容的,在淘宝上卖得也很好。然而,小米一出,树大招风,也招来了广电总局的警惕。

在政策面前,小米盒子“先上船再买票”的梦想破碎了。

再复活,小米盒子找了什么靠山?

沉寂了一个冬天之后,在万物苏醒的2013年初春,小米盒子终于“瘦身”复活。

1月底,小米盒子宣布与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携手,采用曲线救国的复活方略,即通过CNTV旗下未来电视公司的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内容、客户端管理和用户计费等,小米则仅通过该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CNTV本身具有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正规牌照”,成了这次小米复活的关键依托。而且,CNTV背靠央视,拥有超过5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以及奥运会、世界杯和欧洲杯的互联网电视转播权。毫无疑问,它成为了小米盒子在圈内生存的一座靠山。

在合作会上,雷军老老实实地站在台上念了5分钟发言稿,一切口径都以CNTV为准,小米三缄其口。这甚至让到场媒体以及CNTV的工作人员都十分意外。

不过,复活的小米盒子已经与其“前生”截然不同。除了CNTV播控平台的视频内容之外,并没有其他亮点功能,网友们“喜大普奔”的互联网视频内容全部取消。不过,其中一项与小米手机的关联功能米联技术得到升级,可以实现电脑手机电视三屏联动。

从一方面来说,尽管与雷军最初的设想和希望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但是至少活了,就还有成长的希望;从另一方面来说,复活的小米盒子大打折扣,在砍掉大部分互联网功能后,消费者对于小米盒子的热情还能剩下多少。

而且,雷军在会上表示,一两年之内小米盒子都不会涉及广告和预付费等商业化服务。这对于小米来说,只需要克制盈利的冲动;而对于为小米盒子提供内容的大多为视频网站而言,这就变成一个付出版权和带宽成本,却没有丝毫回报的业务。

试想,一个付出版权和宽带成本,没有收入却又要承担一定政策风险的合作,内容服务商的热情会持续多久呢?况且搜狐视频与腾讯视频等部分内容服务商,本身就已经具有单独做盒子产品的实力,谁能保证他们有一天不会携自身内容优势,做自己的盒子产品呢?

小米盒子未来路上的荆棘和坎坷远没有结束。

圈内搅局,小米盒子扮演了什么角色?

即便小米盒子尝试突破政策红线的努力宣告失败,但不可否认,其充分扮演了一个行业搅局者的角色。

以互联网思维,强势进军互联网电视这一行业,威力不可小觑。尽管三网融合的概念已经提出许多年,但似乎都没有一个小米盒子从上市到暂停所触发的舆论浪潮大。

“小米盒子的出现,从产业链层面来看起到了一个很难得的催化剂作用”, 广电专家吴纯勇说。

尽管此前已经出现了Apple TV和Google TV,但由于受政策所限,它们并没有出现在中国市场,因此大多数中国用户也不了解“盒子”的模式。小米盒子虽败犹荣之处在于,让更多用户了解了机顶盒的用法,包括功能、外形与定价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传统的电视盒子,如有线电视机顶盒、IPTV机顶盒和直播星机顶盒等不仅价格贵,还有功能少、外观不美观和相关硬件设施不便于操作等劣势。如今对于网络视频厂商、电视台和应用厂商等内容提供方来说,终于找到了一个价廉物美的载体。

正如吴纯勇所说:“小米盒子重新构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只不过目前这条产业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还是电信运营商,他们终于看到了小米盒子给其未来市场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极有可能使自身的用户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不管小米盒子成败与否,雷军的强势杀入,多少让业内看到了这一产业的未来走向。机顶盒这个市场真的需要有一个像小米盒子这样走市场化道路的企业。小米盒子改变了之前由运营商集体采购并直接提供给用户的模式,把盒子放置在市场竞争的环境。

上一篇:潮闻录 14期 下一篇:新清平猪与巴克夏猪杂交后代肉质性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