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式趣味教学

时间:2022-08-20 12:19:27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情景式趣味教学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情境 游戏活动 师生关系

一、贴近生活实际,开发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比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用精美的图片来展示学习情境,且所展示的情境都是学生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幅静态的画,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看电影”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都有一张“电影票”,每张电影票上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是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不然,就会坐在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被人请走。这样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平稳性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力争在每个环节都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动脑想一想、猜一猜,动嘴说一说、辩一辩。比如: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形时,老师不要急于讲出物体的名称,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学生立即争先恐后地拼、摆、说,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我们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把这些不同形状合在一起,会拼成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或游戏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影子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测量影子的大小,学生会运用各种测量手段进行比较,有用尺子的,有用木棒作参照的,也有用绳子来量的,等等。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学生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学生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运用积木进行的建筑游戏中,既涉及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学生在选择积木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激活并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这样能使学生在自由活动和有趣新奇的游戏体验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达到强化数学意识的目的。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文婷.“数形结合”走进数学概念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

[2]陆淑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0(06).

上一篇:如何在“玩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