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0 12:16:25

创造性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创新是一个时代的灵魂和精华,落实到现代不断被重视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保证内部教学实践创新性,是现代教育教学参与落实积极推崇的观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现代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堂设置;生活实际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推动现代经济进步和发展的基本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和姿态参与到现代社会生活当中,并对参与落实的现代学校的内部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要求现代学校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和创新出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实现现代教学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落实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基本培育,对学生成长负责。

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是学校内部教师需要落实和做到的。数学作为学生参与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和重要课程之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汲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就显得必不可少,这就是初中数学教学内部体现的创新教学所在,也是本文一直积极倡导和推崇的价值所在。

一、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做到有效创新

数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参与以及落实到课堂实践之前对课程内容做到基本了解和熟知,这样才能在教学课堂上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新课改内部设置的数学教学课程为阶段提升所准备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选择性的,教师要想真正落实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就需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找到符合学生参与和掌握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例如:以“十六章分式”内容为例,教师在参与分式的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认为教学时间不充足就放弃一些教学内容,这些是学生在参与学习中需要消化和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其大做文章,如通分、约分等等,这些在初中数学课程内部教学当中都需落实,以保障数学教学内容的全覆盖式创新教学,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教学实践。

二、在教学课堂的设置上做到有效创新

学生有效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平台是教学课堂,学生自身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和进步的平台也是教学课堂,因此教师需要真正重视教学课堂的重要性。落实到初中数学的真正实践当中,教师要想保证内部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在教学课堂上多下工夫,做到积极的创新和落实,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真正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内容,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实。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反比例函数”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思考函数的定义和应用,在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实践当中,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做到自我消化和理解,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结合生活实际保证教学有效创新

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真正得到有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其实践和能力是有限的,但生活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有美好,还有深邃的思考,教师要想有效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现实生活当中,把生活实践当中的小例子引用到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用实例教育学生,保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做到结合生活实际参与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了解到生活实际的奥妙和精彩,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基本目的。

以“勾股定理”一节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堂上寻找和发现“勾股定理”的真正实践应用,比如门框的设计、窗户的设计等等,让学生真正有效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同时,领略到生活实际存在的数学和问题,落实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实现现代初中学校内部数学教学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生活当中存在和隐现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为学校内部参与教学重视的课程之一,需要教师不断在教学上做出创新,才能有效保障内部教育教学有效性,保证初中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落实新课改教学内容,保障学生有效良好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秦安.20世纪以来数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数学教育的意义[J].数学教育学报,2010(2).

[2]童莉.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J].数学教育学报,2010(2).

[3]宗红.浅谈创新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2(3).

[4]熊宇红,赵凯.对创新性教学的再思考[J].吉林教育,2010(2).

[5]李春香.创新性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体验空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

上一篇:借助诵读,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下一篇:浅谈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困惑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