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下乡经历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时间:2022-08-20 12:09:07

知青的下乡经历留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摘 要: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也不例外,但在总结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同时,如果能看到其中存在的启示和价值。那不仅是人的一种心态,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本文根据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教授的访谈内容总结了五点人生启示。

关键词:知青;上山下乡;启示

黑河学院知青研究所有幸专访了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教授。阮教授讲述了自己上山下乡的亲身经历和对知青上山下乡的个人看法,为此,我们总结了谈话内容中所引发出来的启示和价值。

(一)人无法选择环境,但可以选择道路。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作为历史,他有很多客观的历史环境。对大多数知青来说,这个环境是不容选择的。而环境决定人的经历,也就是人生经历有时候不是个人能决定的,但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可以自己决定的。换言之,虽然环境不可选择,但是道路可以选择。因为,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人都可以选择做好当下来锻炼和提高自己,以及做出自己的成绩,对大多数人来说,人只有去做,才会得到锻炼;只有做好现在,就会提高;只有去做,才有可能做出成绩,让大家了解。如果自己现在什么都不做,第一,很难提高自己;第二,很难体现人的价值;第三,某种意义上来说,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够锻炼人,他对人的成长的价值越高。

知青的上山下乡经历,给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奠定了一个基础。对知青良好品格的养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做事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而这些是想学也未必能学得到的,只有在这种特殊过程中间才能学得到。

(二)艰苦生活可以磨练人的意志。

每个知青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下乡地不一样、动机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遇到的人和遇到的事不一样,并且会走出很多很多的路。但是有的是一样的,第一,上山下乡是大环境所决定的,无论出于何种心态,都从城市来到了偏远的山村,然后又在农村或在边疆经历了自己从未经历过的艰苦生活;第二,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这些知青无论主观的或是客观的因素,实际上在这里受到了锻炼。虽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对整个人生都是有价值的一个过程。很多人在这期间经受了锻炼、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特殊的经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财富。

下乡经历给知青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第一,让知青了解了农村,在下乡之前大多数人是不了解农村的,完全是个人想象,到了之后,见了之后,才直观的了解了祖国的北方,祖国的农村,这一点对开阔知青们的眼界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农村的艰苦生活给知青留下了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因为在农村,如果不脚踏实地话,是不会被别认可的。第三,农村是一个艰苦的地方,会经受很多艰苦的事情,可以经受不断的锻炼,使知青在以后即便遇到再艰苦的困难也不觉得艰苦,这也是人成长过程中应该有的品格。坚韧不拔,经得起苦难,这也是一个宝贵的财富。第四,农村留给了知青们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真挚感情。每个人都会走过好多地方,但不是每个地方都被称作第二故乡,一旦被称作第二故乡,那一定在这个地方投入了,也付出了,并和这个地方的人产生了感情。

阮教授讲述了自己在73年修水库时,被自制的炸药炸伤。由于冻土里的细小沙子打在了眼球上,当时导致双目失明。然而老乡把他放在用杨木杆子穿着麻袋做的担架上,喊着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从工地到乡里,在公社作了包扎。然后连夜用拖拉机赶到县医院。因为肠子受到挤压已经断裂,需要马上做手术,同时需要大量的输血。当时有很多老乡都争抢着献血。在医院里住了5天,好转后又转回上海休息了11个月,之后又回到了新鄂乡。之所以要回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的老百姓,当地的干部,县里、公社、队里面对他都非常非常关心。修养的前四个月,还专门派了一个护工,不仅医药费全部报销,而且每天还记工8分,而且还旱涝保收。这就能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对知青的关心和重视。所以对知青来说和当地人的感情才是留到最后的。这也是很多很多人为什么要回到第二故乡的最主要原因。这种情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从老知青阮显忠教授的口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所具有的别样的精神和情怀。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叶辛在《蹉跎岁月》中的一段话:“谁都没法选择自己生活的时代,谁都别指望一生下来就活在天堂里,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顺心的境遇和磨难。不能因为如此,就忧忧戚戚。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是有勇气克服艰难的环境造成的阻力,把自己身上的热能,献给祖国建设事业的。”知青经历不仅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启示,更是知青自身的一种文化心理,同时这是也对知青上山下乡的回顾反思、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启迪后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未经受访者本人审阅。)

参考文献:

[1]古道游侠.一次还原和澄清历史的有益探索(上).知青.上海,2009,(1).

[2]余杰.关于知青活动的一些随想.知青.上海,2009,(1).

[3]叶辛.蹉跎岁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闫晶 (1978.7-), 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知青文学;刘志峰(1978.12-) 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上一篇:游走在边缘的马洛 下一篇:浅析姜文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