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林角度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11:50:31

从园林角度对人居环境建设提出的思考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从园林景观的角度出发对人居环境建设进行思考,从园林景观的大背景下提出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目前人居环境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园林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多种层次,得出在建设人居环境时应认识自然,回归自然的主张。

关键词:园林;人居环境;生态

1、园林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自然古典园林,形塑于山林水秀、亭台楼阁、台榭叠石,而魂示以文蕴哲理、书画审美、诗词意境。中国的园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园林之意,非环境外物的灵动而赋予人的感触与向往,更是当徜徉其间之时,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那份精神与神志所倾诉的触动人心。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人居环境,以吴良镛教授曾提出的“体形环境”为之介绍便是“人类建立居住或工作时适宜于身心双方之体形环境”。时代的变迁,中国城市化大规模发展建设。人居环境面临着不仅是有体有形,更应具有超越具象之外的无形,一种设计与艺术的意境追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纯粹。

作为大都市背景之下的人们,意境与情感归属的人居环境更能让他们在忙碌生活中重新收藏对精神的追求。《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到:”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如今的人居环境,可居可游之处,十无三四。随着PM2.5的肆虐与每况日下的环境问题,此刻的人们探寻与渴望的是找回真实的自然,在钢筋水泥中,赏鸟语花香,感虫草鸣幽,体悟日新月异的世界,品园林之意。

2、人居环境建设的缺失

只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不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质朴。在钢筋能凝土铸成的城市森林之中,人们感受到了冰冷与压抑。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遗失着最本真与生命的自然。

此刻的人居环境依旧停留在居住的层面上,绿地被取而代之,各种设施建设冠冕堂皇的成了“以人为本”的需求。毫无人性的关怀,对物质的追求让人忘却了精神的超脱,抛弃了传统文化,忽略了道法自然。又从何提起园,提起林,又何曾出现意,出现境?

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最基础的生存层面,而应加强对于生态的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正所谓天人合一。人们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寻求自我,能在居住环境之中找寻园林之感,自然之意,找到属于自己的心之所属,心之所向。这正是人居环境建设所值得发展与思考之处。

3、园林改善人居环境的层次

3.1山光云树,园林塑景

向方盒子般的灰色城市播撒一点绿,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形成最纯粹真实的人居环境。建筑与发展的根本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造化也好,人为塑造也罢,应回归本土,师法自然。正如《设计结合自然》所说:“所有的系统必须是以去寻找可以获取最为适应的环境为前提,去适应这个环境的同时自己使其更加适宜。”

惟利是图的建筑者或开发商将所谓的绿化率取代于绿地率,越来越多的绿地消失在高楼之中。对于一个良好居住环境的形成,必先有绿量,量的积累才能考虑后边更高层次的发展与质变的形成。景观景观,景为先,有景才可观。第一步即为塑景,使建筑的刚与园林的柔彼此渗透。

园林者充分利用塑造景致的自然元素,保留自然说赋予的资源,进行巧妙搭配,并遵循着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突出自然的本色,使得园林融入人居环境的建设。这体现着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态势,一种返璞归真的意识。

3.2 借景有因,触情即是

园中山水、古木、花草,若全以人力胜,至多称之园,而并非园林。园林之妙不仅在于造景,而更是借景。园冶所示:“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纵观中国园林之精华,借景成趣。不管是承德避暑山庄的借景遐想,亦或是颐和园、拙政园的虚实互借,借景可谓是林园之最要者也。造园师将四季的变迁、人的听觉、嗅感,甚至是观赏之处的视角均加以构思,便让人有了“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的感悟。

当有所景之时,生活建设用地的束缚使如今并不可像古人那般一园一宅,取而代之的是城中花园、花园城市。如何在有限的绿地中塑造园林的移天缩地与大自然变化的烂漫。巧借即为第二步,形成景中有景,将景最大程度的放大。

借之城市的轴线,基调与特色,将城市的文化渗透于人居环境之中;借之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山水湖泊,日月盈亏,四季渐变,造园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景观视线与通廊,以特色的景观配置衬托自然的奇妙,深入刻画自然四时变化的起伏;借之人的五感,听林荫莺歌,山曲樵唱,触梧叶秋落,形成园林画面感与融入感。

借景,非此所有,而取自彼处。突破园内有限空间,以小见大。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的景观,提供给人更好的居住环境。

3.3 虚景空灵,意向境界

中国园林的魅力远不止局限于园内景色的变化,超出具象之物的是一种追求意境之美。游人置身于园囿中,一句诗词歌赋,配以园林景色,足以让人感怀于心。表面之景带给人的只是视觉上的意味深长,而园林之中的文化与情感更能触及人的内心深处,超脱于外物形态的束缚,而真正的感悟到园林诉说的意境。这样的园林是深沉的,一园即一世界。

人居环境在满足视觉上绿色景观享受,更近一步便是能够感染人的精神享受,对意向境界的追求,此乃第三步。虚幻之景,道出哲理的因人而异,园林之景诱发人心中的抽象之景。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能够在园林中找到自己,实现自己。

快节奏的生活让社会中的人充满着浮躁,人们行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却未曾有时间驻足,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看看生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独属于每个人的园林世界,能够让人经过一天的忙碌停下脚步,与自然的接触之中体会景观意境,静下来思考自己,思考人生。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漫步在景致中,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愉悦油然而生。

3.4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坚持着“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与原则。园林最高的境界便是人与自然的融合,而宜居环境最终的根本便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起源于自然,而园林虽由人作,但宛自天开。

人居环境不仅是满足于人的景观享受或心理享受,最核心的是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超脱人类,从生态观与自然的角度上出发。因此这为第四步。生态是环境效益的根基,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居环境的建设,从城市到建筑,人们在不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曾改变着自然,如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报复,不管是中国城市pm2.5的大肆污染,还是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向,都给人类无尽的警示。传统的道法自然,道生万物让人们意识到认识自然,回归自然。人居环境的前提应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是人最本真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武廷海. 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学术思想[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02:233-268.

[2]许晓明. 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3]刘令贵. 人居环境对景观意境的需求[J]. 中华建设,2013,07:92-93.

[4]熊伟. 《园冶》新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2.

[5]李世葵.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

[6]陈植. 《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版

上一篇:论园林施工的技术要点与管理措施 下一篇:浅析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