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法国“洛可可”艺术之比较

时间:2022-08-20 11:15:48

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法国“洛可可”艺术之比较

【摘要】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法国洛可可艺术无论在时代背景还是审美意识上都有着一定的可比性。两者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审美意识,统治者的文化素养和个人审美趣味也不尽相同,因而使两国宫廷绘画风格形式相异。我们可以在比较的基础上更好的认识并继承我们本民族的艺术,汲取西方艺术之精髓,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关键词】宫廷绘画;洛可可艺术;审美意识;时代背景;艺术形式;道德意识;审美方式

清中期宫廷艺术和法国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两者同处于18世纪,由于中西方的交流使得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艺术上也有着相互交流和彼此的借鉴,两个时期的政权都建立在强盛国力基础上,积累了并掌握着巨大的物质财富,权贵们都沉迷于奢华的生活,欣赏华丽、高贵、富丽堂皇的艺术,崇尚奢靡、繁复、柔弱的审美情趣。但是由于两种艺术处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国度,中国和法国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及固有的生活传统,使得艺术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之各自的统治者所受的艺术教育不同,所产生的不一样的审美趣味决定了清中期宫廷艺术和洛可可时期艺术各自不同的面貌和题材。

一. 两种艺术所处的时代背景

早在15世纪,西方探险家横洋跨海,希望通过海上之路来接近远东和令他们向往已久的财富,终于开通了东西方的海上航线,由此东西方开始了最早的艺术交流。葡萄牙于16世纪初第一个踏上中国土地,垄断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为此,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与葡萄牙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直到17世纪初才打破葡萄牙的垄断,中国的瓷器等工艺品开始不断运往西方,中西方的文化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通过海上之路,西方大量的传教士画家也涌入中国,清中期的宫廷画院吸纳了一些传教士画家,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使得中西合璧的新画风成为清代宫廷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有颇受乾隆皇帝赏识的法国画家王致诚,他积极向中国画家传授西洋画法,使一些清宫廷画家的作品中带有明显的西洋画风的倾向。在清中期的工艺和装饰中,也大胆采用法国洛可可的纤细精巧的艺术样式,显出过于堆砌和繁缛之感。与此同时,欧洲诸国的皇室、贵族、艺术家和收藏家,对通过海上之路销至欧洲的中国瓷器、丝绸和漆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出现了追求“中国趣味”,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18 世纪的法国装饰艺术和绘画中出现了较多的中国题材,艺术家将中国元素进行异国情调的重新诠释,灵感直接来源于海上之路带来的中国艺术品。

二.两种艺术审美意识的比较

(一).两种艺术的相似之处

1.社会背景的相似

十八世纪清代和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在这一时期都同时走着极力加强王权的统一道路,国势也都从强盛走向衰落。清代统治中国的是一个刚刚步入封建社会的女真族,他们占据中原以后,首先做的就是采取措施维持与加强其封建专制统治,到了乾隆统治时期,满人的统治地位已经确定,经济较为发达,统治阶级沉迷于奢靡的生活,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腐败,在清王朝盛世的表面下,国势已成衰败的趋向。而在法国,路易十三时期致力于加强专制王权,积累财富,巩固其封建专制制度。从而为路易十四时期封建专制王权达到极盛打下了基础。路易十四对内实行一种呆板和严格的专制统治,这种政治的过分的严肃与当时社会的繁华极其不协调,于是到了路易十五时期,导致了放纵的社会风气产生。

2.艺术形式的相似

清中期和路易十五时期,都积累了并掌握着大量的物质财富,统治阶级和王公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都追逐华丽而富丽堂皇的艺术形式,重视繁缛精致,纤细轻巧的艺术效果。于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艺术,在题材和形式方面都附和着统治阶级的趣味,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描绘歌舞升平的“盛世”。而作为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路易十五统治期间,对路易十四时代过分推崇崇高、理性而严肃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不满和厌倦,在经历了路易十四时代的压抑后,法国贵族在艺术形式上倾向于情感的、细腻的、轻松的艺术样式。

(二).两种艺术的不同之处

1.文化背景的不同

清中期的宫廷艺术与洛可可艺术虽在形式上存在强烈的一致性,但其本身却是由几千年来文化的沉积和演变而来,这种文化背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两者的存在和发展。在清代宫廷画院中,由于皇帝的支持,传教士画家的介入,使得各种风格的画家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共同合作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另一方面,洛可可被视为巴洛克艺术在法国的继承与批判,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并不是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而是由于某些艺术家对前辈大师风格崇拜而集合变化而来,并不具有现实主义的感染力,而到了洛可可时期,以路易十五为代表的富有的资产阶级思想被享乐主义所充斥,他们急需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内心,于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2.统治者本人的差异

清中期的统治者乾隆与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路易十五各自生活在东西方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所受到的教育、所接受的艺术熏陶也是完全的不一样,统治者个人审美情趣的不同决定了宫廷艺术面貌风格的种种差别。清中期的宫廷绘画包含多种画风和题材,这与当时宫廷对绘画作品的需求密不可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治者本人的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乾隆皇帝自幼受到了正统教育,对不同风格和题材的作品都很欣赏并有所擅长,因而乾隆时期,宫廷艺术异常繁荣。与之相反,路易十五则成长在安定繁荣的环境下,由风流好色的叔父教导着长大成人,因此自幼便养成了享乐、奢靡、放纵的生活方式。他所追求的是一种“清新娇弱,细腻甜美”的美感,企图在艺术中寻找比现实的享乐生活更欢乐的场景。

3.两种艺术选材的不同

尽管清中期的宫廷艺术和洛可可时期艺术都追逐细腻、工整、富丽堂皇的效果,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生活传统存在着本质差别,根植于统治者和艺术家思想中的诸多不同的传统因素,导致了两种艺术创作时所选取的题材不同。清中期的宫廷绘画中,为数众多的是大量的皇帝、贵妃及王宫贵族的肖像,其目的多为反映“盛世”景象,即为皇帝歌功颂德,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文人画家,在选材上更多的倾向于象征人生美德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志节情操。另一方面,法国洛可可时期的几位绘画大师,为了迎合贵族阶层的需求,多以欢快的游乐场景、轻松的宗教题材为创作对象,在描绘游乐场景时又倾向于选取贵族男女的爱情题材和被贵族所热衷的女性题材。

三.结语

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民族的艺术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度的艺术家们展现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的观察方法 、认识角度和表现方式 ,才使得我们得以感受到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艺术氛围。清中期宫廷艺术与洛可可时期的艺术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相同时期的不同国度,它们既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异,也存在内在文化上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让我们对当时两个国度的艺术有个简单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并继承我们本民族的传统艺术,汲取西方艺术文化之精髓,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叶《外国美术通识》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简单故事的背后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导致的物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