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 培育良才

时间:2022-08-20 10:02:51

宽严相济 培育良才

【摘 要】该文结合班集体建设实践,从“严”字当头,抓入学教育,严格开端;“诱”字明理,抓心理疏导,诱导引路;“活”字出效,抓评价方法,激活潜能三个方面探讨了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一新生;班主任工作;宽严相济

一、问题的提出

近日,偶读刘墉的短文《菩提树》。菩提树由于在那个城市很少见,人们为了保护它,从小就为它支撑了木架,并拴上了铁丝。但随着树的成长,铁丝渐渐地嵌入树皮,最终扼杀了树的生命。

由此,笔者想到自己的学生。高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纪律观念、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否朝好的方向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整个高中阶段能否健康成长。因此,为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成才,我们常常煞费苦心地制定了许多条条框框,这就像给小菩提树拴上了铁丝一般。学生们慢慢地学乖了,明理了,殊不知,所有的这一切却桎梏了学生的成长,学生都变得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了。

反之,我们就能大撒手,让他们任意行事,我行我素了吗?当然这也是不可取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上有“一条简单而明智的真理,这就是: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10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不能让学生认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让他们理解为行动的号召,是在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应宽严相济,做到约束与自由并存,规章与自律同在。同时要让学生理解,约束应是一种自觉行为,而不是负担。

二、宽严相济的班集体建设策略

1.严字当头,抓入学教育,严格开端

首先,养成严格的纪律。高一学生告别初中母校考上高中,每个学生都带着抱负和理想,希望和追求,雄心壮志,打算在新学校有个好表现,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赞扬,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对新学校的一切都有新鲜感,但对新学校还不够了解,也不知怎样做才能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因此,要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光荣校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成果,带领学生熟悉学校环境;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学生一入校就实行严格管理,提出严格要求,加强严格教育,进行严格训练,要求严格遵守,违反严肃批评,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严师才能出高徒”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教育目的。

其次,严格做人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做人的道理。高中阶段,更要明确做什么样的人,遵循做人的原则。像《守则》、《规范》中的内容,都要求每个学生能做到,发现问题,严肃批评,及时纠正,全面教育,不落一人。

2.诱字明理,抓心理疏导,诱导引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对于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教师给他们多一丝微笑,少一分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层尊重,少一些约束;他们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信。

对高一新生从严要求,无可非议。但学生毕竟年龄还小,知识水平、心理和生理状况都还没完全脱离孩子气,况且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因此,对学生必须抓心理诱导。教师不能简单粗暴,老是板着面孔强制学生守纪,不能一味责备、训斥学生,更不能单凭一句闲话,一次不守纪律就视为调皮生,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说是学差生等等。以强制和粗暴的方法对待学生,只能说明教师的无能,或把学生教成驯服的羔羊,或逼他们带着不满,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反抗。

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喜爱学生,信赖学生,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要在诱导沟通上多下功夫,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友爱和尊重,才会乐观而自信,才能“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在班级管理中,对待那些有“特点”的学生,笔者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启发、引导、鼓励,解决学生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障碍,减轻心理负担,使他们正确对待他人和自我,消除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或畏手畏脚、无所适从等心态,从而激发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达到自主、自律的目的。

3.活字出效,抓评价方法,激活潜能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育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的确,一则蕴涵真情又恰到好处的操行评语,是指引学生前进的航标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善于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出及时、中肯的评价,使学生认清自己的水平和位置,找准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的发展承担起责任。

笔者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课堂常规评价、成长记录评价、学业成绩评价、才艺特长评价、奖励性评价(如奖励象征物、奖励某项活动的主持权、奖励课上的优先发言权等)、惩戒性评价(如惩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完成一项调查工作或办一期黑板报,惩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做一回小老师,惩罚发言不积极的同学向老师提几个问题,惩罚不喜欢社会实践的同学完成一次学科专题活动的主持任务,惩罚学业考试成绩低下的同学编写几个章节的知识体系等)。灵活多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宽严相济,真正焕发了学生的青春活力。

有人把教师称作“辛勤的园丁”,既然是园丁,我们就要用自己灵活的双手,为学生修剪“枝杈”,就要像对待那被保护的菩提树一样,随着树的成长,及时把铁丝放一放,直到将铁丝和木架都撤掉。只有这样,小树才能“成材”,学生才能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覃川.今天怎样做教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上一篇:浅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提问 下一篇: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