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0 07:12:43

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也是当前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模式之一,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感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之探究性学习进行几点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运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只有如此,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探究性学习思想的提出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加强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几点探究。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成功地开展探究性学习。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与探究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主观探究的意愿。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来赢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探究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性的积极性

一个经过学生深思熟虑,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去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学生通常不容易把握,正因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才更能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问题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探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谨慎、合理。教师在预设探究问题的时候应考虑学生当前的语文能力和课前的准备情况,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紧紧围绕着每一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来预设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要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好的预设问题,能够立竿见影,瞬间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进行探究质疑的同时还应当进行合作讨论,这是新课标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要求之一。教师课前布置讨论主题,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辩论和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讲授《六国论》时,教师课前可以布置下列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谈谈苏辙的《六国论》和苏洵的《六国论》的异同点;谈谈六国破灭的主要原因。由于学生对相关资料的占有情况不同,观点会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教师不必要求答案统一,只要学生观点有道理就行。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也就是对学过的知识再认识、再思考,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创造出的新的观点,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要把自己的观点展现给大家,接受别人的质疑,驳斥别人的观点,不断充实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自己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在合作讨论中会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并且能及时进行解决,既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探究,推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完成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认真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也要求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一起探究问题的答案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只有如此,才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教师指导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处理好,不但注重学生在教师启发下的探究,而且注重在教师启发的前提下,跟学生进行合作;不但注重探究中教师自我的感受、体验和观念,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考虑问题,而且注重探究中学生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观念,这样才可以将师生间合作,沟通和倾诉的重大意义体现出来。比如教师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这一篇文章之前,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查询有关鲁迅的一些信息,查询鲁迅先生一生中在不同时期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思想的变化,当然,因为学生较难总结得非常完善,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发。最后的时候,教师要求每一个小组的代表站起来汇报结果,此时也要求有教师的合作,当学生代表说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师生在快乐的探究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五、重视教学中的多元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究动机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实现从单一评价方式向多元评价方式转变,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涉及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学习态度、上课的表现等,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批评为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一个独特的见解,哪怕是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要对学生质疑与提问的勇气进行肯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对待学困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认可,教师的肯定会让他们重燃自信的焰火,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体参与和全面参与。

总之,实行探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对探究性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芹.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探讨[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09)

[2]王俊.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3]孙松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学周刊・C2012(06)

上一篇:明代套色木刻的四种“空间意识”形态 下一篇:低年级落实“语用”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