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体会

时间:2022-08-20 06:03:51

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寻较为理想的剖宫产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确保母婴安全。 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有硬膜外麻醉禁忌症而需要行剖宫产的产妇实施全身麻醉观察,麻醉用药为咪达唑仑0.02mg-0.04mg/kg静注,氯-利合剂0.2ml-0.4ml/kg缓慢静注,待产妇意识消失,痛觉消失或显著迟钝手术,胎儿娩出后可根据产妇的情况使用任何。结果:100例产妇均安全顺利完成手术分娩过程,术毕清醒,产婴100名,99名产后3分钟Apgar评分均达到8-10分,1名为28周早产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是剖宫产手术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方法,可用于临床。

【关键词】氯胺酮 麻醉 剖宫产

目前,剖宫产常规首先选择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者,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比较安全,但手术者不愿做,产妇也不易接受,这样,全身麻醉就成了麻醉医生面临的难题,如何确保产妇无知、无痛、呼吸循环影响小和胎儿出生后呼吸循环及肌张力不受物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对各种全身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复习讨论,认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比较适合剖宫产术的麻醉,并用于临床进行了效果观察,现予以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需行剖宫产手术且有硬膜外麻醉禁忌的产妇100例,年龄20-42岁,ASA I-II级,术前诊断包括足月孕待产、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瘢痕子宫、头盆不称、横位、妊娠胆瘀、前置胎盘等。手术时间30-150分钟,一般在60分钟以内(98例),另两例为除剖宫产外分别施行了子宫切除和关腹后再行腹腔探查术,且改为气管插管全麻。生产新生儿100名。

1.2麻醉方法:产妇进入手术室,开放有效的静脉通道,面罩吸氧,术者消毒铺巾等手术准备就绪后,开始麻醉用药,咪达唑仑0.02mg-0.04mg/kg静注,氯-利合剂(氯胺酮100mg,利多卡因1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0.2-0.4ml/kg缓慢静注,待产妇意识消失,痛觉消失或显著迟钝手术,胎儿娩出后可根据产妇的情况使用任何。我们常用芬太尼0.1-0.2mg静注或静滴。

1.3麻醉监测及观察项目: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

2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有个别产妇在手术开始时有皱眉现象,加深麻醉即消失,100例产妇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分娩过程,术毕清醒,对手术过程无记忆。99名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达8-10分,1名前置胎盘大出血28周早产儿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根据妊娠晚期的特点,首先应选择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但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者,选择镇痛完全,通过胎盘屏障少,对胎儿及母体循环呼吸影响小,能满足手术基本要求的复合麻醉用药是解决剖宫产手术全身麻醉的关键。

氯胺酮在静脉麻醉中镇痛效果良好,对循环系统有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对胎儿影响很小,给母体注入氯胺酮后,婴儿肌张力增加。

利多卡因曾代替普鲁卡因实施静脉复合麻醉,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与氯胺酮合用可延长麻醉时间,麻醉镇痛时间约30分钟;还能有效拮抗氯胺酮的心率增快作用,新生儿对利多卡因有充分的处置能力,所以利多卡因对新生儿循环呼吸影响极小。

咪达唑仑为辅助用药,主要是为了减轻氯胺酮引起的交感反应及麻醉后的精神症状,咪达唑仑虽能通过胎盘,但较地西泮少,加之用量少,不至引起新生儿的中枢性肌松作用。

综上所述,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麻醉过程较硬膜外麻醉短,起效快,镇痛良好,对急诊产妇为尽快完成分娩,确保母婴安全创造了条件,应为剖宫产手术较为理想的全身麻醉方法,可用于临床。

唯一的不足是肌松效果较差,娩出胎儿时较吃力。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作者单位:635100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自制钩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 下一篇:丈夫在导乐式分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