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0 06:02:14

安徽省长丰县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 现阶段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安徽省长丰县产业集群现状并提出了加快其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发展对策

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通常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与支持产业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持续的综合竞争优势的现象。空间上的聚集可以带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相关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分工和互补;同时地理上的聚集可以使各相关的产业部门、企业及关联机构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渐建立起竞争――合作关系和保障这种关系的社会制度和安排,从而积累社会资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

二、安徽省长丰县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

1.长丰县基本情况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南依安徽省省会合肥,北接华东能源城淮南,东望交通枢纽蚌埠。近年来,长丰县综合实力实现了由全省落后位次跃居全省中上游的历史性跨越,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十快县”、“十佳县”前列。2007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安徽省前列,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崛起的新典型。特别是工业发展成为长丰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4户,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达40.8%,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65.1%,是安徽省的工业大县。

2.长丰县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近年来,长丰县大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按照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141”组团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建设南部经济区,着力打造南部经济板块,以南部地区为主要平台的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目前,在长丰县行政区域内,已经初步形成4个特征较为明显的产业集群。

(1)汽配产业集群。以江汽集团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已经在岗集镇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内形成。该产业集群现有以各类汽车零部件为主要产品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汽配企业达20家,产值超亿元的有3家。2007年全县汽配业产值达11.1亿元,增长55.3%,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50亿元~100亿元产业集群。长丰县暨岗集镇规划借助该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打造出“中国汽配第一镇”。

(2)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伊利乳业、千喜鹤食品、丰大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已经在省级双凤经济开发区内形成。该产业集群现有食品加工类企业83家,其中规模以上11家,2007年实现产值23.2亿元,增长62.1%。长丰县暨双凤经济开发区规划依托区内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出合肥北部“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已成为2008年奥运会重要的食品供应基地之一,预计2010年将形成百亿产业集群。

(3)现代建材产业集群。依托合肥大建设和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鸿路集团、建工钢构、海螺水泥等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建材产业集群,已经在省级双凤经济开发区内形成。该产业集群现有以轻、重钢结构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建材生产企业129家,其中规模以上11家,2007年实现产值29.5亿元。鸿路钢构将上市融资扩大生成规模,预计2010年将形成80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

(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长丰县三十头三元服装产业园是安徽省服装商会、安徽白马服装城、三十头乡人民政府共同规划建设的一个服装专业园区。该产业集群规划占地总面积3000亩,建成后可容纳各类服装企业500家~600家,实现年产值70亿元~90亿元。园区发展目标是打造安徽省服装加工基地和国际国内服装知名品牌集聚地、孵化地,集服装制造、面辅料交易、研发设计、展示培训于一体。2007年有51家,其中规模以上8家,产值4.1亿元。目前已引进鄂尔多斯等大型服装企业,预计到十一五末产业集群规模将达到20亿元。

三、长丰县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不合理

长丰县现有产业集群虽然集聚了一些企业,但这种空间上的企业集聚很多是企业的“扎堆”,很多企业并没有关联度,没有协作关系。很多是由“小而全”的企业构成,专业化分工不明显,社会化协作不紧密,产业结构不合理,上下游产业发展不平衡,同类企业之间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竞争多,相互协作配合少,集群内企业尚未形成高效的分工与协作,企业间尚待由竞争对手向合作伙伴的转换。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集群内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工艺、三流产品”的现象,小生产管理方式的个体、家庭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专业化层次较低,技术熟练工人缺乏,技术水平不高,缺少公益性产品开发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以及其它配套服务。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弱,导致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较弱

长丰县虽然初步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但从总体上看,龙头企业少,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与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足,部分龙头企业的配套件、零配件主要在外地外省,影响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整个产业集群竞争能力的提高

4.外部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多数产业集聚区内的基础设施、物流运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政策扶持、服务支撑体系等缺少统一的规划,产业集群所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信息等服务相对滞后,公共资源难以共享,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集群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每年新引进大量项目亟需建设用地,但产业集群所在工业园区存量可用土地不足,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有很大的制约。多数集群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产业集群中大部分企业属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国家银根紧缩,银行贷款主要渠道作用受限,由于缺少有效抵押资产,缺乏融资手段。

四、长丰县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战略思路选择

要把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作为长丰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发展的大战略来抓,以强大的产业集群为工业立县提供雄厚支撑。立足长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要积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的集群发展模式,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配套企业为重点,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条为纽带,扩大产业链招商,完善社会化服务,形成全社会互动,实现优势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2.强化规划指导,统筹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资源、产业等优势,精心编制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围绕重点产业和发展区域,分步实施,统筹建设好基础设施、物流运输、环境保护等公用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就长丰县的工业化发展实际,作为一个县域经济发展体,只要在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领域形成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就可以从产业集聚效应和配套生产能力建设上使当地工业面貌大为改观。要走过产业集群经过同类项合并的初级发展阶段,充分考虑到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共享体系的配套建设,形成真正具有聚集功能的产业群。

3.建设专业化特色基地,推动企业集聚式发展

推动企业向特定地区进行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集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方法。第一,明确定位。既注重与周边园区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又注重与其它园区互相避让、错位发展,加强对各园区的产业引导和功能定位。第二,推进集聚。重点以工业园区为产业集聚平台,把园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引导同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入园生产,建设专业化的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形成规模效应。以重点骨干大企业为核心,统筹规划安排,在周边形成为核心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联动发展。鼓励各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要求,以龙头企业为纽带,发展“一园一品”的产业集群,以“小产品”构建“大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第三,提升内涵。支持园区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配套企业入园成本。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商业机构,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市场服务和各种公益。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广泛吸纳国内外资本参与园区开发经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用共享

加强产业市场及服务功能建设。从产业市场建设需要看,拥有当地市场,不仅可以吸引外地客商和需求,而且能为产业内的所有企业提供便捷的供销渠道。有了当地的专业市场,就可以实现以市场拉动需求、以需求促进产业、以产业发展集聚配套生产能力。随着产业集群发展层次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类或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必然产生共性需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共用共享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降低单个企业的使用成本。

5.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要一手培育壮大一批产值过10亿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产业集群核心;一手培育发展一批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实行产业链招商,利用龙头企业的核心产品优势,吸引配套企业投资落户;利用生产企业群体优势,吸引龙头企业投资发展,利用产业优势吸引组团式发展。专业化分工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力量。通过财政投入、税费优惠、资金奖励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明确优势,找准定位,剥离辅业,做大做强主业。

6.鼓励制度创新,消除产业集聚的体制

首先,要消除产业集群跨区域发展的障碍,允许产业集群按自身规律跨区域发展,不搞行政干预,鼓励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和自我封闭。其次,要统一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按照产业发展本身对技术和其他要素的需求规律,引导整个产业集群合理分工、紧密协作,扶持区域内关联企业和关联产业的成长,鼓励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第三,要消除人才、资本、技术等自由流动的障碍,鼓励各类生产要素按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配置。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持企业创新动力,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制止集群内企业的恶性竞争,为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加快集群内产业升级

目前,长丰县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层次不高。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提升产业层次;另一方面要沿着产业链,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向生产关键核心部件转变,占据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打造核心竞争力,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要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筛选和环保统一治理,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细化的产物。分工细化使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一般生产链条较长的产业更适宜集群化生产,但是随着技术工艺和市场交易水平提高,许多生产过程并不复杂的产品也可以在集群化过程中,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分工协作体系,使原来的生产工序成为专业化企业,由此提高产业的规模、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长丰统计年鉴》,2003年~2007年

[3]马庆栋 常景铎:县域主导产业的生成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5

上一篇:“黄金周”改革对行为人闲暇决策的多维效应分... 下一篇: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相应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