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与传统式动脉采血方法比较

时间:2022-08-20 05:15:33

使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与传统式动脉采血方法比较

摘要:目的 观察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在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疼痛方面的临床观察。 方法 选取162例危重且需采集血气标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组各82例,对照组用2.5ml注射器及配套6号针头采用传统方式进针采血,试验组用7号头皮针进行桡动脉采血,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低,误抽静脉血机率低,血肿、瘀斑等并发症少。结论 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动脉采血;7号头皮针;应用穿刺成功率

血气分析在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1],成为危重抢救过程中常规的监测手段[2],因此,它对于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均有重要意义[3]。ICU患者通常需要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因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危重患者的损伤,减少各种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尤其重要。临床上,大多动脉血液样本的采集是行桡动脉采血[4]。我们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82例危重且需采集血气标本患者,应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164例危重并需采集血气标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82例,2组在年龄,性别,血管,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由本科室护师进行操作。

1.2方法 试验组使用2.5ml注射器,抽取适量肝素钠液湿润注射器,使注射器内壁均匀附着肝素钠后,分离注射器针头,连接7号一次性头皮针,排尽多余的抗凝剂后备用;将患者手掌自然下压,指导患者手背尽量背伸,,操作者以桡动脉关节最高点为基点向尺侧移动,用左手食指、中指触及动脉搏动处,选择桡动脉,用安尔碘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并在穿刺部位消毒2次,直径大于7cm,左手中指、食指触摸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中指向下按压固定桡动脉,食指沿动脉走向向下方移动2cm右手持针柄与动脉走向呈30°~45°角在中指下方0.5~1 cm处向搏动处进针,手法与静脉穿刺相同,见流入硅胶管内血液与脉搏搏动一致后,轻拉注射器针栓抽取所需血量,拔出针头,将针头斜面立即刺入备好的橡胶塞以隔绝空气,并立即送检,局部用无菌棉签加压按压5 min。对照组患者手背平伸,用2.5ml注射器及其配套的6号针头,采用执笔式逆动脉血流方向进针采血,拔出针头后处理同试验组。

1.3评价标准 ①1次穿刺成功率的评价:1次穿刺成功,顺利抽出动脉血,无退针现象;或有退针现象但不超过2次;②淤斑及血肿评价:采血后30 min由同一名护士观察采血部位有无青紫、淤斑;③疼痛的评价:采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数字分级法(NRS)进行评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每次操作后均直接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或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的数字,程度分级标准为: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④误抽静脉血情况。

2结果

两组效果比较,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少,见表1。

注:两组比较P

由表1可见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皮下血肿、瘀斑及误抽静脉血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3.1桡动脉采血是最为方便的采集血液样本的方式[5],但是,桡动脉比较细,容易滑动[6],尤其是有些患者的桡动脉搏动比较弱,明显增加了穿刺难度,穿刺失败后,需要多次穿刺,大大增加了患者肉体痛苦,此外,还会引起患者精神紧张,造成桡动脉痉挛,更加难以成功采血。试验组采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护理人员食指、中指固定动脉,血管不易滑动,并且进针手法与静脉采血相似,容易掌握,且针头与针筒之间有软管相连,针头易固定,不易从血管中脱出,可减少患者躁动挣扎时的影响,而大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采用此法穿刺,动脉血与静脉血容易分辨。由于头皮针的硅胶长而透明,充分暴露在视线之中,能清晰地观察到血液与动脉搏动的现象,容易判断是否误采静脉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接针头穿刺抽血,穿刺时手感差且不灵活,难以掌握控制手腕部的力量,容易穿透血管,甚至伤及到骨膜,引发患者疼痛,不易一次穿刺成功。

3.2采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疼痛程度低:试验组以7号头皮针采血,由于针头细,刺过皮肤时阻力小,皮肤血管受损范围小,所以患者疼痛感减轻。

3.3采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淤斑及血肿发生率低:试验组所用7号头皮针锐利,斜面短,对血管组织损伤小,易修复,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易发生血肿淤斑;且其进针方向同普通静脉穿刺,带有针翼,持针稳定性好,可灵活调整进针角度,针头易固定,采血后不易形成血肿及淤斑现象。对照组用6号针头,针尖斜面大,无头皮针锐利,对血管及组织损伤大进针方向不易调整,易穿透血管后壁,甚至伤及骨膜,造成病人疼痛,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及淤斑。

采用7号头皮针行桡动脉采血比传统用6号针头逆动脉血流行桡动脉采血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芸.垂直快速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2):167.168.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马稀涛.呼吸内科急症诊断与治疗[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92

[4]陈华球.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8):1343-1344.

[5]李梅.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41-8642.

[6]樊跃忠,曾艳华,张兰萍.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的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6):724-725.

上一篇:兴趣是一切的开始 下一篇:中国民间艺术在史学中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