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法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捷径

时间:2022-08-20 05:04:50

“导学式”教学法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捷径

摘 要: 体育教学相对于文化课来说,向来不被重视,体育老师应付差事,学生上课也是完成任务,甚至于把体育课直接沦为玩耍课、“放羊课”,没有体育实践,更没有体育理论的灌输。这样的体育课自然达不到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养成体育锻炼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强化体育教学,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吸引学生,让体育在民主、快乐、有序、高效进行。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导学式;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91-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高中体育教学更是如此,而“导学式”教学法的主导思想是:教师的任务是“导”,学生的任务是“学”,其实质是在教师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导的巧妙有序学生才能学的灵活呢?经过探索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学激趣,是构建体育高效课堂的动车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告诫我们:“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这段话告诫我们,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改革教法、学法、课堂组织结构,做到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别,课课有异”,使学生对每次课都保持新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耐久跑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素质练习使学生感到重复乏味,教师可利用障碍跑、自然地形跑、追逐跑、领先跑等形式的变换来发展学生耐力;在素质练习中,伴有计时、计数的小型竞赛和同一素质不同方法的练习,都会相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会感到教材内容有变化,学习之中有竞争和兴趣,体育课就会显得充满激情和活力,好胜心驱使,学生自然会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到比赛中来,积极主动的与课堂融合。再者,也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说,给他们放一些体育明星的影片和资料,让“偶像”的力量感染他们,让他们懂得再牛的队员,也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艰辛。另外,通过电教媒体和计算机丰富的功能以及声、光、色、形、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猎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激情。只有学生对某项运动感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求。如:上篮球课时我故意少拿出一个球,学生拿到球后发现还有一位同学没有球时,我就问“少一个球怎么办?”于是同学们就提出了一起练习或主动让球的建议。又如上课一开始我拿起跑表说:“今天希望同学们在这块跑表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学生很快明白上课的内容是测验跑,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在教师设计的“导”趣中学生自觉地进入了角色,这时我就可以进行教学了。

二、学中“导”思路,师生共绘体育高效课堂路线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可利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中引入,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中的经验。如:学习障碍跑时,我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障碍?”同学们马上回答有水沟、大坑、石头、大树等等,我又提出:你们怎样通过这些障碍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遇到水沟可以跳过去、跨过去,遇到石头、大树可以绕过去。“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垫子、标杆、实心球自己设置各种障碍,并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障碍。”同学们马上忙活起来,并开动脑筋设置了各种形式的障碍,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组的障碍设计得既快又新颖。

(二)引导创新,自我实现

创新能使人快乐,求美能使人愉悦。因此,体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想象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经历生疑、思考、联想、想象的认识过程,最终得到“自我实现”。例如:我先教学生一套简易的徒手操,然后由学生自己编排创造一节或多节徒手操,并让学生自己表演。在再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创造过程及成果所带来的最新、最美、最快乐的感受。

(三)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表扬鼓励

通过观察了解,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多鼓励、多表扬,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向上的气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提高学习效率;并注重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都有所进步,心理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学完“导”竞赛,小组合作课堂竞技展风流

运用知识当然不仅限于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个性,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作用很大,尤其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群体合作活动中,谁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丢脸,因此,在练习中必然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同时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协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与友谊,这种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学习定点投标靶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投准,记住每十个投靶中投中的次数,接着我引导学生归纳出投靶的动作技术要领,再进行第二轮投靶,最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并宣布每组的最后三名要绕操场跑一圈。学生比赛结束后,我告诉他们刚才不过是给你们增加一点心理压力,并不是真的处罚,接着进行第四轮投靶。投靶结束后,我让学生比较四次的投靶结果,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第一轮投靶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命中率很低,第二轮投靶自然有所提高,第三轮由于有心理压力,成绩反而有所下降,解除了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第四轮投靶成绩最好。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过程里,由于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因此学习效果成功的比率较高。而且合作学习属于一个团队行为,故而成功的乐趣由众人分享,改变了以往甜酸苦辣自己一人承受的的心理体验。导学完成后教师有意组织小组比赛,对优胜者予以奖励。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法定;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编制学案,发挥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实现高效课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耐心的教导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地去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做到让学校放心,让学生喜欢,让体育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让体育实现它固有的价值。

上一篇:水利工程渠道滑坡的原因与治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如何进行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