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解“死结”

时间:2022-08-20 04:23:07

来自浙江的高女士和丈夫魏先生,为讨回十多年前的购房款打了三场官司,前两场官司赢了却无法执行。输了第三场官司的高女士,来到上海市检察一分院申诉。结局究竟如何?

一手交钱 一手交不了货

打赢官司 巨款无法执行

事情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高女士和丈夫魏先生来到上海浦东,看到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投资购买楼盘者甚为踊跃,再加上亲友不断的鼓动,便决心投资。经过精心挑选,选中了一家地产公司开发的“长江别墅”群。该别墅群地理位置绝佳,效果图也美轮美奂。听了销售人员的热情介绍,二人更加确信这些别墅以后肯定能赚大钱。于是,夫妇俩与房产公司在1993年签订购房合同,并支付了房款。两人一口气花了近600万元买下十几套别墅后,开心地返回家中,只等对方交房。

但合同签订后没多久,“长江别墅”项目因违法占用耕地被相关部门叫停,而房产公司也因经营不善于1996年4月被注销,其剩余资产被另一家实业公司作为保结人取得。眼看买下的房子没了影儿,高女士和魏先生从2002年起分别向法院提讼,要求解除合同,返还房款。2003年7月,法院依法判决房屋销售合同无效,实业公司返还购房款并支付利息损失共计人民币1000万元。官司打赢了,夫妇俩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判决执行却又遇到了问题。当时该实业公司也是名存实亡,可供执行的只有公司所持有的上海一家公司的股权,而法院对股权3次进行拍卖均以流拍告终,同时,夫妇俩也不同意以股权抵债,一时间执行陷入困境。经调查,房产公司和实业公司均为村办企业,2006年高女士再次提讼,申请追加村委会及所属的投资管理中心和企业发展公司3家单位作为连带责任的债务人,但法院判决不予支持。经上诉,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原判,驳回上诉。

于法无据 申诉未获支持

试破僵局 双方积怨难消

2007年7月,输了追加债务人官司的高女士来到上海市检察一分院,以二审法院举证程序不公、法院判决错误为由,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办理这起申诉案的是潘漪和方正杰两位检察官。

通过受理审查,检察官认为:实业公司作为房产公司的保结人,应当对高女士出资购房不成的事实承担还款责任;村委会、企业公司和管理中心获取财产属于政府行政行为,不属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范围;在无充分证据证明三方对实业公司存在出资不实或恶意抽逃资金的情况,高女士要求三方承担返还购房款连带责任的诉请应不予支持;二审法院为了查明案情事实,诉讼中依职权要求村委会进一步提供证据的行为并不违反举证规则。检察机关的结论是: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申诉理由不成立。因此,对高女士的申诉依法不予支持。

从依法办案的角度来说,检察官将审查结果通知高女士后,这起申诉案就可以结案了,但是,事情却依然未了。检察官考虑:本案纠纷产生至今时间长达十多年,涉及的财产关系几经转让,变迁复杂,又涉及“产权界定”等问题,当事人对本案的申诉虽在法律上无法支持,但执行不到位是高女士久诉不息的根本原因。为了切实维护申诉人客观上存在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值得检察机关用尽诉讼和法律救济程序,努力在“法度之外、情理之中”促成双方和解。承办检察官的想法立即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然而,检察官了解到,经过多次官司,双方关系剑拔弩张、立场相当对立。眼看双方僵持不下,检察官决定另辟蹊径。

反复调解 执著打动固执

公正坦诚 真义换得信赖

检察机关的调解工作必须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方可顺利开展,而要化解矛盾首先是要排除积怨,接受调解。

在接触中检察官发现,在案件进行过程中,几年来双方当事人都未更换过律师,也就是说两位律师自始至终都是各自当事人的全权人。这就说明双方当事人对各自的律师都十分信任,而且两位律师几年来也都竭力维护自己当事人的利益。检察官决定先做通双方当事人律师的工作。几个回合下来,检察官取得了双方的信任,并且也掌握了调解工作的主动权。

申诉人的人马律师是业内出了名的“强硬派”。数次打交道,检察官都对其格外耐心。这次,检察官仍然平静地等她把话说完后,接着进行晓以利害的分析:

“案子进行到这里,你能用的办法基本都用过了,可目前一分钱都没拿到。到检察院来申诉是为了解决问题,追回欠款是根本,如果继续对立,只会又一次放弃机会,请相信和配合我们,好吗?”一席话说得入情入理。看到检察机关确实是在想方设法维护其当事人的利益,马律师“敌对”态度逐渐软化下来,表示愿意协助和配合做好调解工作。

牛律师是被申诉方的人。开始,他断定已被对方贴上了欠债不还的“无赖”标签,一见面极有可能被检察官指责。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检察官并不咄咄逼人,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及合法合情的建议让牛律师心生敬意、难以拒绝。检察官适时抓住时机,切入正题:“我知道你们不是想赖账,要是想赖账,也不会拍卖股权了。说实话,你们自己觉得应该还钱吗?”“欠的钱确实应该还,我们不是不想还,是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

只要肯还钱就有门――检察官感到事情出现了转机:“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携手卸除这个久拖不决的‘包袱’吧。”“好,我一定全力配合。”牛律师爽快地表了态。

互不妥协 谈判一波三折

因势利导 情理悦服纷争

检察官又着手了解被申诉人的资产状况和履约能力,掌握了被申诉人的还款能力。

“最多600万元,再也凑不出钱了。”牛律师一脸无奈。“1000万元,这是2003年法院判给我们的,这还不算到今天所增加的利息。”马律师咬定1000万元,始终不松口。整整相差400万元哪,要让双方让步谈何容易。

先做牛律师的工作。从600万元到650万再到700万元,牛律师底线停留在700万元。同时,对马律师那里也加紧商谈。从1000万元到950万元再到900万元,马律师声称再少就别谈了。检察官折中提议偿还600万元本金加200万元利息,但双方在此又僵持了几个月。检察官继续与双方保持联系,寻找解决的途径。

正在此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5・12大地震”,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很多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在与双方沟通中,检察官捕捉到了积极的信息,并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陷入僵局的谈判重新启动。

“800万元,我把您对我说的意思与我的当事人进行了协商,就按检察官的方案办”。检察官趁热打铁:“谢谢,但是我们还希望你能再加50万元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希望能用不上。”牛律师回去后不久就答应了检察官的要求。面对马律师和高女士夫妇,检察官的开场白一下子活跃了商谈的气氛:“非常赞赏你们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出的善心和善举。”“今天,我们应该有希望将拖了10多年的问题来做个了结”,检察官用充满信心的话语感染着他们。接着,检察官告诉他们对方确实尽了最大努力承诺到800万元的数额,如果他们仍然坚持原先数额,恐怕又会走入“死胡同”。“另外,你购房是为投资,投资是有风险的”。又经过一番耐心开导,800万元的数额终于被高女士夫妇接受了。

双方签约 履约屡起矛盾

息讼和解 终得案结事了

今年7月的一天,双方如约来到检察院签订调解协议。双方对还款数额趋同一致,但在支付方式上又发生了意见分歧。马律师主张将款先汇到其律师事务所的账户,高女士夫妇觉得钱直接到自己的手中最放心,而牛律师认为钱款转到个人的账上不妥,通过检察机关交付才保险。检察官见达成协议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如果在支付方式上争执不休,拖下去可能功亏一篑,便提议:“既然大家在还款数额方面没有什么异议,我们在调解协议书中添上‘支付方式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指定’,各位大概不会反对吧?”此言一出,双方均表示信任检察机关,便欣然签约。

检察院商请法院重新启动执行程序,以变更执行的方式,让牛律师将钱款汇入法院,法院向高女士夫妇直接发还执行款。

当双方到法院正式签署“执行和解协议书”时,对于执行费由何方承担的问题又起纷争。这时,检察官胸有成竹地说“首先感谢牛律师给了我们50万元的机动权,现在,就把这50万元加入先前的800万元,扣除法院的执行费后,高女士夫妇拿回的肯定超过800万元。牛律师,你看我这样处理行吗?”

“行”,在场的牛律师、高女士夫妇、马律师和法官的目光里无不透着感佩。一周后,高女士夫妇顺利地拿回了历经10余年波折的购房款和利息补偿。

不久前,高女士夫妇给检察院送来锦旗和《感谢信》,信中写道:奔波多年,在我们几乎不抱希望的时候,上海检察机关不畏艰难地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最近,牛律师也代表实业公司写来《感谢信》:我们意外地发现,民事检察可以成为整个司法救济体系中,息讼宁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平台。■

(文中涉案双方均为化名)

上一篇:车祸工伤可重复赔偿? 下一篇:梧桐树下的老宅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