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20 04:00:02

蚓激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蚓激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对照组94例,对照组予丹参酮40m1及醒脑静20ml分别加入0.9%NS250ml,静脉点滴,1次/d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3次/d,治疗10d。结果 蚓激酶治疗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71.2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蚓激酶;脑梗死;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8例脑梗死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发病特点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发病均在1w之内。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其中男105例,女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4例,男55例,女39例,对照组94例,男50例,女44例。年龄:治疗组46~87岁,平均63.3岁,对照组48~81岁,平均66.5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病程时间长短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丹参酮40ml和醒脑静20ml分别加入0.9%NS250ml静滴基础治疗,1次/d,伴脑水肿者常规治疗给予甘露醇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博洛克)(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万U,3次/d,使用10d,治疗前及治疗28d后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1.3疗效判标准 治疗前后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栓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平均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平均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功能缺损平均减少16%~45%;无效:功能缺损平均减少或增加15%[2]。

1.4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应用Ribit分析,两组定量资料用t检验。

2结果

2.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l。

注:经Ridit分析*P

由表1所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1%,对照组为71.28%,经Ridit分析两组差异显著。

2.2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 见表2。

注: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P

由表2所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总积分比较以及二组间总积分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3讨论

蚓激酶胶囊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是从露天红赤子爱胜蚓中提取的一组纯天然蛋白水解酶,与纤维蛋白有特殊亲和力,具有纤维蛋白溶酶和类似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作用,对体内血栓有溶解作用,具有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和激活纤维蛋白酶原的作用,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降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阻止血栓形成,适用于血栓和栓塞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性大、无毒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并有显著的溶栓效应,可供临床广泛应用[2,3]。

本文结果研究发现蚓激酶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蚓激酶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11%。而丹参酮、醒脑静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8%,加用蚓激酶的治疗组与单用丹参酮、醒脑静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加快患者康复优于对照组(P

脑梗塞是高复发率的急危重症,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已为大家所公认。尽管如此,以阿司匹林预防治疗的部分患者,仍存在相当比例的复发。阿司匹林预防复发失败,除与高血压、糖尿病、阿司匹林抵抗等因素有关外,尚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密切相关[3,4],而蚓激酶胶囊能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所以对合并高纤维蛋白血症的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的同时,联合应用蚓激酶可以更有效预防脑梗塞。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9(6):381.

[3] Rothwell PM,Howard SC,Power DA,et al, Fibrioge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acute coronary events in 5113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minor ischemicstrokd[J].Stroke,2004;35:2300-2305.

[4] Woodward M,Lowe CD, Campbell DJ , et al.Associations of inflame-matory and hemostatic variables vith the risk of recurrent stoke[J].Stroke,2005;36:2143-21 编辑/许言

上一篇: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