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鞋业商会成立整合资源提升品牌任重道远

时间:2022-08-20 01:22:49

揭阳鞋业商会成立整合资源提升品牌任重道远

2011年元旦和1月7日,广东省揭阳商会和揭阳市鞋业商会相继宣告成立,揭阳鞋业发展群龙无首的时代宣告结束。揭阳鞋业商会能否承载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希望,担当起领导揭阳鞋业迈入资源整合、提升行业品牌发展的重任,成为揭阳制鞋人聚焦的核心。

有人形容,揭阳鞋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鞋业以揭阳为基地,产品辐射各大出口国家;另一部分鞋企云集珠三角,潜心打造知名品牌。双方各占半壁江山,共同构成了揭阳现代鞋业产业。

揭阳制鞋产业以生产工艺鞋与中低档拖凉鞋而久负盛名,产品大量出口至中东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鞋类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揭阳榕城、渔湖、东山和揭东县的生产企业达数以百家,连同配套的相关企业,总数突破千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每年生产销售各种材质的鞋类产品达数亿双,出口占全市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虽然出口量大,但揭阳鞋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首先,塑料拖凉鞋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工艺简单,家庭式作坊规模就能完成生产经营的准入门槛,造成揭阳鞋业一直未能成规模发展。据当地老板描述,市里一个乡村就有100多家鞋类生产厂家,大部分为家庭作坊,造成恶性竞争,利润减少。

其次,揭阳缺少大中型鞋类产品贸易市场,没有形成标志性的鞋类产品集散地,使其渐渐成为其他商贸地区的“加工厂”。正因如此,尽管揭阳鞋业产业庞大,具有相当的实力,但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却不如邻近的惠东等地。

如何发挥鞋业商会的作用,真正推动行业发展,揭阳鞋业商会成立之初,摆在面前的任务就十分繁重而艰巨。

潮汕人以团结著称,这美德却似乎一直没有得到揭阳鞋业界传承,各大小企业更早已习惯“仗剑孤身闯天下”的生产经营模式。据了解,揭阳早期曾经成立过以区为单位的鞋业商会,却最终由于没有得到当地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与响应而销声匿迹。揭阳市鞋业商会当以此为鉴,依靠已有的百家会员企业为基础,整合会员企业资源,协调政府、企业、商会之间的资源关系,促进会员企业项目合作、发展壮大的同时,树立巩固“揭阳市鞋业商会”的品牌,从而打破当地鞋业的传统守旧观念,注入抱团作战的新型经营思维。

揭阳鞋业出口优势明显,产品特征鲜明,客商资源丰富,具备成为商贸中心的先天条件。鞋业商会需要趁势把这些优势有机整合,通过举办诸如大型塑料鞋、工艺鞋展览会等吸引国内外客商的活动,逐步形成一个国内外拖凉鞋、工艺鞋的商贸中心,使揭阳市不仅成为出口生产基地,同时也成为拖凉鞋、工艺鞋的商贸中心。新的揭阳鞋业商会需摒弃旧式的以单纯服务会员为职责的商会理念,把注意力从一般性的服务会员、商会活动,转移到研究区域优势、市场发展、推动行业做强、壮大产业规模上来,整合区域产业优势,打造链式商贸中心。

同时,整合行业信息资源,引导行业规避风险应当成为鞋业商会的重要职责。揭阳鞋业属于出口型行业,在当前出口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企业出口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困扰,鞋业商会需加强参与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意识。这既是商会的责任,也是商会的舞台。为减少国外反倾销的风险,商会要引导行业进行出口市场结构调整,避免同一类产品大量出口到同一地区,开拓多元化市场,才能跨越国外的贸易和技术性壁垒,不断扩大鞋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从根本上来讲,商会的存在,需要代表行业利益,而能代表行业利益的商会,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了解本行业的情况,二是会员占本行业企业总的比例较高。揭阳鞋业商会当以此为硬指标,提高商会的行业代表性,才有可能畅谈资源整合。揭阳鞋业商会的成立,让人看到了整合揭阳庞大但无序的资源市场的契机,希望揭阳鞋业从此团结奋进,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广东省政府新增8亿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下一篇:淘汰落后产能 制革业逐步走出污染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