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子何以不“安”

时间:2022-08-20 12:08:14

王子安:子何以不“安”

唐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南下交趾省亲,途经洪州,适逢洪州都督严公大宴宾朋于滕王阁。《滕王阁序》就是宴席上的即兴之作。只有26岁的王勃,明知“都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在“遍请宾客,莫敢当”时,仍亢然不辞,当书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被都督赞为“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王勃仅仅只是因为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吗?不尽然。文中流露出来的怀才不遇的感情更值得我们关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滕王阁序》是如何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情的。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其中“兴尽悲来”是着眼点。从结构上讲,它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说,它使我们摸清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的轨迹。作者的感伤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至此,文章的情调由喜转悲。这种情怀,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感叹过,苏轼在《赤壁赋》里也唏嘘过。王勃呢?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授朝散郎。后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从此,“怀黄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可谓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作者联系自身,想到自己远离京城,失意流落,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但本文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一味的自伤自怜,他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达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人们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遇困顿而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让我们不仅体会了本文一波三折的形式美,也在精神上受到了启发。

这篇文章对怀才不遇的情感的叙述,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在考试时,如果碰到此种类型的诗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解读。

要知人论世,从作者生平入手 王勃被弃用后,才有了“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悲叹。无一例外,李白被赐金放还,寻山访水,周游天下,才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千古名句;苏轼遭贬后,泛舟赤壁,才有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千古佳句……如果我们对这些人在作这些诗文时的遭遇和心情都没弄清楚,那么,何谈解读诗歌呢?更遑论体悟出怀才不遇的感慨了。例如杜甫的《蜀相》。如果我们不知道杜甫素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那么,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作者祭拜诸葛亮的一首诗罢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只会被解读为对诸葛亮的叹惋之情。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理想以及他当时的处境就会发现,他这是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暗喻自己怀才不遇,借叹惋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事业未竟、壮志难酬的感慨。当然,大家对熟悉的诗人的生平是了如指掌的,如果碰到是不熟悉的诗人呢?我们首先看诗文后有没有注释,如果注释也没有,那么我们就只有从文本中找突破口了。

要含英咀华,体悟典故指向 文本里的突破口最常见的就是典故了。怀才不遇者总是认为自己怀有济世之才,却苦于没有遇到明主,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就如同一匹千里马,没有遇到识其才能的伯乐一样,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无法实现自己的壮志与抱负。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悲愤和无奈、痛苦和孤独。然而,在当时社会却没有人来抚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他们无处申诉,无处发泄,只能借助于诗词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出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说得太直白,所以,他们常常会将这种感情寄托在一些人或事上。我们只有将这些人或事捋顺了,将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弄清了,思想感情也就明晰了。王勃不正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的吗?

在有些诗歌里,可能没有典故,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表现手法来解读,如比喻、双关、象征、托物言志等。当然,这些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是孤立的,更多时候,需要我们联合使用,综合判断。

[练习]

阅读杜甫的《古柏行》,完成后面练习。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塞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s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1. 诗中的古柏有什么特点?

2. 本诗采用了哪些手法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本诗写出了古柏高大坚强,雄劲飞动,古朴厚重的特点。它朴实无华,不以花叶之美炫俗,但英采自然外露。(柯、根写其古老,皮、色写其高大。“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写出了古柏的坚强雄劲的气势。“不露文章”指古柏没有花叶之美,“不露文章世已惊” 说明古柏朴实无华但英采自然外露)

2. ①比喻。诗中的古柏既是喻武侯的品格,表达对武侯的敬仰,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古柏虽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仍为鸾凤所喜,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②双关。“古来材大难为用”表面写古柏难为世人当作大材使用,实写自己有经世之才而不被重用。自己的怀才不遇正像这古柏一样,抒发了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的慨叹。(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联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报效朝廷的理想。后四联则将古柏与自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以大厦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最后一句语意双关,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的感慨)

上一篇:拮抗枯草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优化 下一篇:不定式的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