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19 11:55:46

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信息时代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恰当的选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和教学服务的角度,谈如何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中对师生的一种更高的要求

在现代教学形式下,教师除了是教学媒体的选择者外,还必须是教学信息的加工和生产者。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能主动获取和处理各种信息,从而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开展现代教育理念及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去更新教师的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调动教师学习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乃至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克服教学中只把现代教育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局限性,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代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开启打造了一个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天地,现代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积极开拓引领学习者进入新天地的渠道。同时还要不断开掘新的资源,建造新的平台,寻找新的栖息地,让学生先感受,多感悟不同世界的新奇与美妙,就可以自然吸引学生主动攀升到新的境地与高度。

(二)运用现代信息媒体,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及早掌握网络技术与制作演示文稿技术,就能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把语文、英语中的阅读及写作课的教学放在网络教室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信息资源学习的课程,将知识模块调整后,更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当学生及早掌握了网络中E—mail、BBS、QQ和网页制作等技能,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发表信息、交流信息,这便于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既可加强他们之间的空间交流,扩大学生知识获得的范围,也为新型的教与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创设了条件。

(三)教学手段的交互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工具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师生教学的交流互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发挥着神奇的作用,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比拟的,是革命性的。

(四)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创新了教学的工具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手段,它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方式发展趋势将由目前的“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以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

二、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选用现代教育手段,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以七年级科学《动物的行为》研究课为例。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课堂上出示各种动物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知,以引发兴趣、提出研究主题。本课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提供的丰富图片的背景(图景)下,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对比、讨论、教师的引导,归纳出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并用表格呈现,帮助学生加以区别、理解和掌握。运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鉴别、分析探究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运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反映学科知识本质规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以物理《船闸》研究课为例。要很好地理解“连通器”这个物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仅仅做好实验或利用挂图是不够的。船闸利用了连通器的道理,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的一个好例子。很多同学对连通器的原理觉得很容易理解,但对于船闸的的工作过程却觉得很难理解或很抽象,在本软件中就给同学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学习船闸的方法,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可以先观看船闸的自动演示过程了解了船闸的工作原理以后再来亲自操作实践一下,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根据连通器的原理进行探索性操作,如果有问题本软件会有一些适当的帮助或鼓励性的文字提示,这时你也可以观看船闸的自动播放过程,然后再重新进行模拟操作。

上面两节课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景(图景)的两种类型。不管哪一种类型,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要求都是,应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展现一个包含研究主题的现象,以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创设问题情景后,还要能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地展开猜想、探究和有效地思维、分析。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和运用,是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构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恰当的网络教学及应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能提供表现丰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及内在联系的知识,这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网络技术及信息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内容材料,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分析、讨论和评价,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自觉地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培养能力,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型形态。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评估、组织和分析相关信息,通过主动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

如:小学语文《荷花》和初中语文《纸船》就采用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阅读、质疑与探究、搜集并处理信息、交流探讨、互动等学习方法。教师首先提供网络学习专区,说明网络自主学习的要求、步骤和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时间、评价标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及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的网络运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有一个事先准备的和课文有关的音像资料库,学生可以选择观看,通过多感官感受,进入课文的问题情景中;②设立专题学习区,介绍各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步骤以及参考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加以选择,快速进入课文的学习进程,迅速地抓住学习的重点;③在网站论坛中设置讨论专区,供学生上传学习材料、交流学习观点。

上一篇: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