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师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8-19 11:27:27

关于中师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探索

摘 要: 本文对如何高效地进行中师美术的欣赏课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中师美术欣赏课 教学 审美教育

中师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中师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接触面更加广泛,求知欲强烈,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新知识。这时的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对中师学生的影响是极强的。

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通过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能达到使学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并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但欣赏课教学实践却并不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低落,而且困扰着教师,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上好每堂欣赏课呢?教师可以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对于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中师生来说,这些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中师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学过大量的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而且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古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北宋山水画的意境,就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主。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通过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造成了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者,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应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应由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从而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等方面细细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我以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大部分学生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大多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这时,我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然后我采用多媒体手段,以琵琶演奏的民歌《父老乡亲》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加上解说词,渲染气氛。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共同冲击,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解说词引导学生从画中的老农形象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再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进而想到祖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命运。在这一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为什么这幅画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这样,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发掘、自主参与,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教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

3.在结束时加入欣赏。这样,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学生能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的方向,产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

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而计算机的运用则可变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为由感情材料到理性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视节目、音像制品(录象带、光盘)、计算机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学所需的图片、影像等感性材料。多媒体具有声、文、图、像的综合,能以不同的方式传播信息,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对美术欣赏课有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欣赏本身就需要有强烈而且直接的视觉感受,多媒体以其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在教学演示上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网络技术为中师美术欣赏课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中师学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中师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所有中师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由于种种原因,中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的摸索之中,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中师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一般要求。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有效学习,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2]艺术欣赏.

上一篇: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几点粗浅见解 下一篇:新课改下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