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

时间:2022-08-19 10:11:25

试论学分制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初探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 高等学校 教材管理

论文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高校教材管理呈现多元化、随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原来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分制的需求,建立与高校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自由地选课,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学分制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培养终生学习为理念的教学方法。高校实行学分制,给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灵活的、宽松和谐的个性发展的空间。

一、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特点

1.学分制下高校教材订购数量随机性

随着教学的优化改革,主辅修制和分流培养制的施行,所需教材的种类日趋增多,订购数量随机性较强。高校办学自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报到注册率不高,入学后学生转学、退学、调专业现象频繁,使教材预订的数量难以准确掌握。订多了,教材积压;订少了,学生注册后没有教材,又措手不及。

2.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和多元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教材品种趋向多样性,将出现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新版教材与二手教材、统编教材与自编教材等并存的局面。教材不再是纸质的书,从过去的一本书、一个教学内容提升为一个教学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教学解决方案。教材可以是一个光盘、一个软件、甚至就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网址,它可以将一种全新的海量级的信息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还可以以一种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呈现在读者眼前,这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把拓展性内容、辅学性内容和互动性内容结合在一起,达到超越纸介质教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枯燥单调的教本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使传统的厚重的教本浓缩为简单轻便的数字软件,使有限的信息扩展为内容丰富的信息库。教材的立体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学起到革命性的影响和变革。

3.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的预订与发放的不确定性

学分制为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的同时,也使高校教材的发放充满着不确定性,使教材供应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一班级中学生选课不同,相同学期使用的教材就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修课程,在一个行政班中所选用的教材品种和数量随着学生选修课程的多样而大量增加,同一个班中教材品种数量多样化,教材的发放由原来的班级统一领取转向灵活多变的学生个体或新集体零散领取,每一门选修课都可能构成一个或多个新集体。如此一来就不能简单的按班级结算教材,这样又给教材费的结算带来了必然的麻烦。由于教材供应的数量也难以把握,导致了教材预订与发放的不准确性。

4.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渗透到高校教材管理的各个环节,高校教材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物变得井然有序。实现教材管理网络化是提高教材管理效率,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高校教材网络管理平台主要由教材信息模块、教材管理模块、互动模块等构成。高校教材网络管理平台的功能是:收集国内外专业学科发展、教学改革、重点课程建设等的动态信息,为学校教材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对各种最新的教材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为师生提供导航服务;开展对使用的教材进行质量跟踪,信息反馈等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校园网实现网上查询,网上订、售书,使高校教材管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高校教材管理呈现多元化、随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原来的高校教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学分制的需求,建立与高校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材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1.建立健全科学的高校教材管理体系

(1)设立高校教材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在主管校长的亲自领导下,统筹管理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等各项工作,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方针政策,组织教材规划建设,制定高校教材管理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2)健全各项教材管理制度,如《高校教材管理办法》《高校优秀教材评选办法》《教师编写教材、教学资料的暂行规定》《高校教材建设基金管理办法》等确保教材质量,明确高校教材建设中各方的责、权、利,以调动教师选用教材工作的积极性。

(3)重视教材的选用,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保证。在选用教材时,采取教师——教研室——学院——教材管理部门层层把关,组织各专业、各教研室和教材管理部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广泛收集教材信息,对各类教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广泛听取意见,慎重地选用教材,杜绝“职称教材”、“人情教材”。

2.设立“校园书店”教材直销模式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高教材大型批发商,在校园内设立“校园书店”向学生提供教材直销模式。学生可以随时、自愿在“校园书店”以中标折扣价购买教材,购买教材费用当场与批发商“阳光”结算。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解决了学分制下高校教材订购数量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同时省去了教材管理部门和学生结算书费的环节,提高了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高校教材采购的“零库存”。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

(1)学校财务“零风险”。全力推行学生教材“阳光”管理,学校财务规避了政策风险、检查风险、腐败及商业贿赂风险、核算风险、学生教材欠费风险等等。

(2)教材采购“零库存”。采用学生教材“阳光”管理,“校园书店”常年备有学生教材,学校不需要库存,实现了教材采购“零库存”。

(3)教材收费“零投诉”。采用学生教材“阳光”管理,“校园书店”教材折扣透明,学生明明白白消费,学生既有知情权,又有选择权,学生乐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校彻底地杜绝了教材“乱收费”,教材收费实现了“零投诉”。

(4)学生承受“零负担”。采用学生教材“阳光”管理,学生自愿在"校园书店"新教材,其折扣远远低于市场书店的折扣。学生可以自主购买新书,也可以购买高年级学生用过的二手教材,从而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3.构建教材管理网络平台,提高教材管理水平

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校园网络, 建立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收集国内外专业学科发展、专业调整、教学改革、重点课程建设等影响教材建设的动态信息;收集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有关教材的评价结果和师生对教材使用及学习的反馈信息;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打造交流平台,使教材管理系统由封闭变为开放,变校内教材校外化和校外教材校内化,促进教材资源的合理流动。

4.建设高素质的教材管理队伍

高校教材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教材管理水平。它要求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者既具有熟悉本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等,并能对本校的教材建设、研究和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的能力,而且又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服务的技能。高校教材管理工作者应树立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的观念,积极进取,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良好、知识结构合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适应学分制下高校教材管理的需要,把自己从教材的管理者提升为教学资源的服务者,把“追求师生对教材和服务的最大的满意度”作为高校教材管理发展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新栋.我国高校教材管理改革综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8月.p132.

[2]张春梅.《探索新机制 建立新模式 全力推行学生教材“阳光”管理》.方同庆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第2期.p53-54.

[3]贾 红.学分制与高校教材管理模式改草.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8月p157.

上一篇:浅析导师制在现代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意义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