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9 09:54:20

关于加强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行工程质量管理,我们应了解工程质量的特点,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以及工程质量的责任体系。本文通过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原则;影响因素;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用于指导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相关的机构,设定目标,优化和改进的质量方针,质量控制和质量计划所有相关的质量实践活动。如何实施全过程的工程施工质量整体有效的管理控制,将影响工程质量,使目前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管理和人力资源都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的技术,全面创建项目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也是我们应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正直、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二、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

部份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对质量管理存在着侥幸心理,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往往依据以往的习惯和经验来对质量进行控制,对工程质量管理一直放不到主要的位置,领导在意识上就不够重视,因此往往导致质量管理工作做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力不够,从而为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

2、工程地质勘查不够严谨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充分的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存在着地质勘查不够规范,造成了数据不准确。勘察报告的不准确直接造成了建筑施工后发生不均匀沉降和裂缝等现象。

3、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部分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赶工期问题严重,这样往往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只为求快速完工,而忽视了质量的要求,为图方便快捷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多劳多得,因此为了赶进度,粗制滥造,把规范标准置于脑后,同时因领导对质量的不重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不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导致施工过程中质量缺乏控制,建筑产品无法达到质量的要求。

4、工程人员未按照建筑施工操作的程序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执行,操作程序不规范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工程的立案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论断不够充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之前,对于设计图纸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以至于图纸中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发现;对于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没有详细的勘察,缺乏了解;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程序执行;工程竣工时,没有进行验收工作就仓促的收工,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上这些都是在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为工程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5、政府在监督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长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从而监管方式就形成了包办的形式,进而展开的监督工作不彻底,尤其是对一些隐蔽性的工程监督更是缺乏力度。再加上监督人员的素质较低,监督技术差,不具备更不上现代的工程监督技术,整体的政府监督工作效率低,这样就出现了质量管理的漏洞。

三、加强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就要属质量意识的提升,只要每个相关人员对工程质量时刻谨记,就能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所以强化质量意识是最根本的策略。这就需要施工队在上岗前,要接受岗前质量意识的培训,通过教育增强他们的工程施工质量意识,激发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责任心。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整体,需要每个环节的协力配合才可达成,所以提高意识的后续工作,还要将意识落实到实处,反映在施工的全过程,进而才能真正地保证优良的建筑工程质量。

2、注重质量预测控制和目标管理的科学性

项目质量管理控制过程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业主合同和企业规划的质量要求。设置合理的单位分工,保证分工的科学性。对各子项目实施的总的质量目标指定分解。此外,我们应遵循分项子项目的建设难度和技术标准的差异,结合施工人员的经验和技术素质明确质量监督和质量控制的关键。在各种工程建设前,项目管理人员应联合技术管理和负责人员制定详细书面项目书,以确保工程质量科学规范。同时,各个部门要做到合理分工,权责分明。

3、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安全、进度、效益的关系

3.1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的关系

施工企业对此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之间关系,切实做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工,这是项目施工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实践证明,只有确保工程质量的进度,才是工程施工的真正进度。摆正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项目施工才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3.2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系

建筑成品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部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压塌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从以往发生的质量事故中证明,工程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这点,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从而确保产品的使用中的安全,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3.3工程质量与效益的关系

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有人以为这是一对矛盾,其实,质量与效益并不矛盾。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首先必须保证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工程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返工,施工企业必将付出双倍甚至更高的成本来补救。没有质量作保证的效益最终都是虚拟的效益,项目返工的损失其实是施工企业的纯利润。所以,施工企业应大力追求工程质量一次性合格,做到了这一点,企业经济效益必有大幅提高。其次是要树立最佳工程质量成本观念。对每项工程,都应做到既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又要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才是施工企业应有的正确作法。

4、组建高效、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

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培养一批高专业素质的管理队伍,进而保证工程在有效的管理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管理队伍要包括项目经理负责人、技术专家、质量监控管理人员等,队伍主要履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职能,并执行质量全过程控制。建筑企业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规模及技术应用择优组建管理队伍,优化配置。其中经理主要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作为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总指挥,需要具备政治素养、技术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经理要利用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资源优化组合能力等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积极制定工程目标优化计划,落实质量责任制,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项目及有关人员的重要指标。

5、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

从以上得知,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政府的监督部门没有做好监督工作,所以要想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强化政府对建筑施工的监督职能。政府的监督职能不仅体现在对建筑工程的全程监督上,还体现在要提供给建筑工程某些待遇,例如建筑工程的基础人员农民工素质低,那政府就应该指定某个部门,专门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提供完培训后,政府还要为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农民工的基本生活,这样农民工就会心甘情愿地工作,自然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有所保障了。

结束语

随着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完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把施工质量管理放在首位,保证施工中的质量,从而打造优质工程产品,促进建设行业的快速进步及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玉华.浅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1,(18).

[2]陈翰文.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3]蔡伟达.试论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08,(33).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探析 下一篇:高速公路路基软基处理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