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遗忘的角落一米阳

时间:2022-08-19 09:10:53

给遗忘的角落一米阳

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教师往往采取“两头抓”的教学方法。殊不知,一个庞大的群体正逐渐被冷落——中等生。其实,中等生就像行走在遗忘边缘的孩子,拉一把他们就会成为“好孩子”,而推一把他们就会把他们变成“坏孩子”。是拉还是推,作为教师该当思量。

一、掌握特点,分类教育

根据相关资料和事实情况的收集与分析,中等生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有心无力型。这一类学生往往个人素质和思想基础都居良好水平,在平日的学习中,课上能积极思考,也会敢于回答问题,课下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真要往上游争抢,能力还是有限,有一颗渴望上进的心在,却往往一直在中游徘徊。

2.与世无争型。在班级中,不难发现有这么些“世外高人”,成绩居于中游,也许担任某学科的小组长,收发作业本,偶尔也能在班级中展现自我,但大多数时候甘于沉默和平凡,既不想“冒尖”,又不愿落后挨批评,与世无争的心态较为突出。

3.性格使然型。这一类型一般情况下都以女生居多,男生占少数。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优点、长处,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甚少,更不敢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他们的性格中往往还参杂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自我封闭的情况。

4.难以自控型。这一类型是中等生中比较难以捉摸和驾驭的一个群体,他们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外部环境因素对他们的学习以及自身能力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导致他们此方面一直无法有所突破而停留在中等水平。

二、究其成因,寻找对策

形成中等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因素,又有主观和客观因素。其中,教师对这一群体学生的忽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主要与教师的两种认识误区有关:一是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不少教师认为,中等生人数多,面广量大,难以顾及。教师不愿意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多花功夫,多费精力,而热衷于“抓两头带中间”。二是以稳为上,群体疏忽。一些教师认为,不狠抓后进生,平均分、及格率不会明显提高。中等生虽不会给班级增添光彩,但也不会给班级拖多大的后腿。他们是学习成绩较为稳定的群体,因此,也就容易放松对他们学习上的关心和指导。

三、阳光普照,正向迁移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导他们,关注他们,培养他们呢?如何让每个角落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呢?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我仅在此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

1.让责任铺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许多人的眼里优等生永远是教师的宠儿,后进生永远是教师的活宝。殊不知,一个班级的整体水平除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份儿外,这个庞大的中等生又何尝不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呢?我刚走上讲台时就接手到一个贫富悬殊的班级。这个班的优等生特聪明,也很自觉,做什么事情都快,而后进生则相反。于是课堂就成了优等生的天下。每次问题一抛出,优等生就像零星的船儿迫不及待的争着回答,中等生则保持沉默,而后进生有的就滥竽充数搞起了小动作。于是除了回答的优等生外,所有的目光都停在了后进生的身上。但是期末成绩的平均分却下滑了许多。仔细观察发现,后进生是有进步了,优等生也没退,中等生有的却退了许多。这不惊引起了我的深思。后来想想也是,所谓的中等生是相对的,他们只是暂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能够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就可以使之发生移动,当然这种移动既可以向正向移动,即使他们转化成优等生,也可以向逆向移动,也就是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这帮孩子,引导这帮孩子往正向迁移。

2.让慧眼导航,发现他们的优点。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试想,如果我们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定位,都能得到悉心地培育,那么创造的种子就能发芽开花,收获丰硕的成果。那时,你会发现:中等生,他们也是那样值得我们去爱。

3.让机会迁移,成就不一样的中等生。不同的态度,源于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结果。当中等生们明确了自己的优势,有了相应的班级职责后,他们就不会总是“默默无闻”,似有似无了。

4.让自信还家,促进中等生的健康成长。中等生,缘何成为中等生?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默默无闻”,因而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与鼓励。在一次次的不自信中,他们渐渐退缩,对任何事情都产生畏难情绪和怕挫折的心理,而最终被化归为中等生之列。所以,对于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要进行爱的呵护,通过在集体场合表扬的方式增强中等生的自我意识,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和殷勤的鼓励,又要不断地指出中等生在方法、行为上的不足,在微笑中促进其成长。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把爱和关心撒向每一个中等生,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有时班主任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侯都会给自我感觉被忽视的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但愿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无私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春雨润物细无声,趣味育人灵性涌 下一篇:漫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