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及策略选择

时间:2022-08-19 09:08:49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及策略选择

摘要: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作用机理及策略选择。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国防科技奖励促进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策略选择:程序优化策略、组织创新策略和形式选择策略。

关键词: 国防科技奖励;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结构方程;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作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也在科技奖励的改进的过程中伴随着效能的不同而作用的程度亦不同[1]。一方面,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前进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亦需要对相关的激励与奖励的策略进行改进。本研究重点研究国防科技奖励的效能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提升策略。

1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的理论分析及假设研究

1.1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作用分析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体现为创新动力的激发、创新团队的稳定、创新竞争的引入以及创新主体的培育四个方面。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如图1所示。

1.2 国防科技奖励的成果认定作用分析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认定作用,通过三个方面实现:标识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绩效,催化了国防工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新一轮的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积累了基础,如图2所示。

1.3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作用分析 那么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导向作用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引领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科研选向,提升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研究水平,优化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资源配置。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研发的导向作用如图3所示。

1.4 理论模型与假设研究 基于前文关于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创新成果认定以及创新研发导向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H1-H3:

H1: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存在正向作用。

H2: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存在正向作用。

H3: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存在正向作用。

2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如图4所示。

3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实证结果分析

3.1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根据Cohen对参考路径系数范围的研究,路径系数与潜变量之间因果关系强弱的关系,见表1,即绝对值小于0.10为小效果,绝对值在0.10到0.50之间为中效果,绝对值在0.50以上为大效果,如表1所示。

依据表1所示路径系数范围与因果关系强弱的关系判断,国防科技奖励创新主体激励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73,处于大效果范围,能够证明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国防科技奖励创新成果认定作用来看,创新绩效标识的因子载荷为0.734,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的因子载荷为0.615,创新基础的积累的因子载荷为0.677。从国防科技奖励创新研发导向作用来看,科研选向的引领的因子载荷为0.782,研究水平的提升的因子载荷为0.715,资源配制的优化的因子载荷为0.689。通过各作用向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路径系数的数值来看,可以看出,在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中,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作用最大,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作用次之,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作用相对较弱。

3.2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分别是创新绩效的标识(PM)、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RC)、创新基础的积累(BA)。从国防科技奖励创新成果认定作用来看,创新绩效标识的因子载荷为0.734,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的因子载荷为0.615,创新基础的积累的因子载荷为0.677,可见创新绩效标识对于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作用具有最强的反映能力,创新基础的积累次之,相对而言,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较弱。

3.3 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国防科技奖励创新研发导向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分别是科研选向的引领(DL)、研究水平的提升(LU)以及资源配制的优化(RO)。从国防科技奖励创新研发导向作用来看,科研选向的引领的因子载荷为0.782,研究水平的提升的因子载荷为0.715,资源配制的优化的因子载荷为0.689,可见科研选向的引领对于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效能具有最强的反映能力,研究水平的提升次之,相对而言,资源配制的优化较弱。

3.4 国防科技奖励的不同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 通过各作用向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路径系数的数值来看,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次之,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相对较小,可以显示,在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中,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成果认定作用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作用最大,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主体激励作用次之,国防科技奖励的创新研发导向作用相对较弱。

4 结束语

本文实证检验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模型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拟合度检验及修正,对实证检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检验了理论模型的研究假设。并提出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及对策。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研究了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因果关系,分别从国防科技奖励的程序优化策略、组织创新策略和形式选择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工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评论员.科技奖励见证自主创新活力[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03,02,第001版.

[2]姚昆仑.科学技术奖励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ⅰ.

[3]丛俊旺.让科技奖励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J].中国科技奖励,2005(5).

[4]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Ⅴ.

上一篇:浅析药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中等护理专业护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