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堂风雨兼程发展路

时间:2022-08-19 06:24:49

和顺堂风雨兼程发展路

初次来到和顺堂,令人眼界大开。这里散发着温馨、明快的气息、四处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身着唐装的药剂师专注地为药材分门别类、馆长恭敬地站在门口,亲迎到访的每一个人;文墨作品“和顺堂”三个字悬在医馆中央,慈祥的和大夫静坐诊室,把脉慕名而来的到访者,详问病情、落笔开方……

就是这样与世无争的一隅,千禧年前后崛起于商业氛围颇为浓厚的深圳。凭借对复兴中医的淳朴信念,和顺堂在纯市场化的运作下,独辟出“名药、名医、名馆、名厂”3+1式中医药生态圈,横贯香港和内地。和顺堂创始人兼董事长宋钢表示,十多年创业尽磨砺,披肝沥胆染风霜。如今和顺堂已经准备迈入更为广阔的世界,不仅为品牌,更为振兴国医国药,也为难以忘却的初心。

逆境中崛起

1989年,正值中医药陷入负面漩涡之中,诸如“中医伪科学论”“中医消亡论”甚嚣尘上,中药西化严重,中药质量问题更是到了学界认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地步;与日企合作,则让和顺堂面临“引狼入室”“毁掉民族产业”的指责。在这种商业氛围中,做中药,且和日本人合作无疑是作死。宋钢也承认,只要不碰中药,那时候随便折腾点什么都比这行容易得多。

舆论场上的汹涌攻击并没有改变宋钢的判断和坚持,他认为日企“汉方药”之所以能存在百年而不衰,肯定有过人之处。于是,宋钢大胆尝试,创建了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做起了深圳津村中药饮片的大中华区总,专注精品中药饮片销售。

然而自开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和顺堂都是惨淡经营。和顺堂副总裁古永辉告诉《中国名牌》,为了打开市场,宋钢甚至亲自开车载着患者到和顺堂。

这种低迷的状态仿佛一直持续了很久。

后来到2007年,和顺堂向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提出了“请求支持建设和顺堂精品中药饮片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的申请,不久,在深圳市政府召开的会议上,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获得全力支持。

2009年4月,和顺堂与深圳津村签署了“技术使用许可和技术指导备忘录”,并确定了“饮片加工制造设备转让名录”,交接了“饮片生产工艺、原料和成品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等核心技术资料。至此,和顺堂拥有了完整的、世界一流的精品中药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

2010年3月,和顺堂正式拜别合作多年的深圳津村。2011年年,斥资1亿元、占地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配备国际水准的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和近万平方米的恒温、恒湿仓储设施的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基地在深圳也落地投产。

和顺堂副总裁刘鑫介绍,和顺堂每一种精品中药的药材都有原产地,要做道地的中药,就必须控制来源。“为了防止药农用硫磺熏制来‘保存’药材,我们每年一次性采购18个月的用药量,将新鲜的中药材统一运回深圳加工、储存。”

这些在内行人看来并不经济的工序直接推升药品成本。宋钢说自己并不是没有过顾虑,他自己比谁都清楚这样干意味着这什么。但考虑到诸多中药材采摘时节不同,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方保存,会很快变质、生虫。农民为了防腐通常会熏蒸硫磺,这显然会违背和顺堂的初衷。

人们从和顺堂这里上看到了极致认真做事的方式,和顺堂振兴中医的模式也得到了人们的支持。91岁的国医大师、国药泰斗金世元教授评价说:“像和顺堂这样的企业全国没有几个。”而后又补充道:“我没看见。”

试水国际化

硬件设施的完善和市场的热评给了和顺堂树立长远目标的信心。为了让中医药事业能够迅速发展,和顺堂以“医馆”“和大夫”“中药”和“工厂”为切入,打造出封闭式的中医生态圈,形成颇具特色的“名药、名医、名馆、名厂”3+1综合性连锁国医药馆经营模式。

2011年,和顺堂进入香港。尽管隔水相望,但香港市场是否认可和顺堂?答案当时无从知晓。实际上出师并不顺利,尽管和顺堂谨慎入港,开馆6家,但先后投资超过4000万元皆无收益。这让关注和顺堂的朋友感到紧张,“是否撤资止损”成为和顺堂的选择题。

宋钢认为,进军香港并没有错。“如果就此隐没,那么国际化便无从谈起。”宋钢说,“这时候需要做的是沉下心来,研究市场,适应环境,同时还要坚守。”为此,和顺堂全体股东一致通过向香港市场追加投资2000万元,宋钢甚至已经决心用深圳市场的收益,持续扶持香港市场,直到转机出现。

那时候,香港中医药行业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加之中药熬制繁琐,无法适应香港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此,和顺堂创新性推出“中央药房+地铁沿线诊点+APP预约”经营模式,所有医馆全部设置在地铁沿线旺铺,推出中央药房统一煎药统一配送的服务机制,还专门针对年轻群体开发了APP预约诊疗、取药服务;为了保证中医诊疗的基本质量,和顺堂设定了招聘中医师的“三三分”原则,即在保证必须是招聘香港执业中医师的基本条件上,实现学士、硕士、博士各占人员的1/3。

从经营角度来看,新的医疗品牌立足香港一般需要数年时间。而品牌的成功,不仅依靠推广、营销和创造消费者想要的购买需求等因素,更需要核心产品品质的竞争力,即药品品质保证。这也成为和顺堂能够在香港立足,赢得港人口碑的秘密所在,也应验了当地俗语“人心是要储的”。古永辉说:“香港市场的成功开拓,坚定了和顺堂布局东南亚,开拓全国和世界市场的信心。”

一核两翼战略

2017年3月24日,和顺堂在深圳坪山区生物医药院举行了奠基仪式,和顺堂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二期中药生产基地正式提上了建设日程,预计2019年落成。扩大产能不仅仅只为了增加和顺堂精品中药供给,宋钢有着自己的战略布局,推出“一核两翼”发展战略,一核指一个核心,即质量核心及广东地区社区型连锁国医药馆核心,两翼其中一翼是拓展省外内地市场,另外一翼是香港及海外市场,打造全球化中医药治疗与养生平台。

和顺堂确实有喊出振兴中医舍我其谁的底气。十多年前,和顺堂举步维艰,而如今,在和顺堂的商业版图中,涵盖了中药生产基地、中医馆、中医队伍、品牌中药一系列完整的商业生态。通过综合性连锁国医药馆服务模式,和顺堂在珠三角、香港地区共计开设了90余家连锁国医药馆,在深圳市中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开设了32家精品中药房;拥有包括国家、省区市级名中医在内的各类中医超过300人,2016年累计服务百姓近100万人次。

2014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东风让和顺堂坚定发展中医药,布局海外;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出台则让和顺堂计划在全国中心城市设立300至500平方米国医药馆,数量预计达到50至100家,南宁、北京、长沙、西安等城市已经洽谈落地。就在宋与《中国名牌》交流之际,和顺堂一位工作人员推门而入,提醒董事长要注意时间,因为从美国慕名而来的意向合作伙伴已经提前到达。

认认真真做中药成就了和顺堂,但它还没有获得预期的商业地位。现在和顺堂正处在一个爆发期,已经有了规模化经营的雏形。对于具体的方法论宋钢有很多想法,但还没有形成体系。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和顺堂何时能成长为一家市值、规模和影响力都超群的公司。

有人说和顺堂已经汇聚了太多的势能,一定会爆发。尽管宋钢不喜欢人们用不自信的祝愿来评价他的抱负,但还是有人习惯用“希望”“祝福”等词来给宋钢送去支持,期待和顺堂有一天成为享誉中外。

上一篇:CBI主题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理论探索与...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不靠补贴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