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妙方变“金口难开”为“小鸟莺啼”

时间:2022-08-19 04:02:18

5妙方变“金口难开”为“小鸟莺啼”

“人才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

――邵守义(原《演讲与口才》杂志主编)

作为父母,你是否在为自己的孩子“金口难开”而焦虑不安?你是否羡慕别人的孩子“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出色的口才,为将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语言的发展,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父母如果能够采取以下5个妙方,坚持不懈地加以引导和训练,相信一样能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孩子。

多一些鼓励,让孩子敢说

父母专制型的管教方式,动辄训斥、打骂、挖苦孩子,会抑制孩子的说话欲望。另外,若运用外部压力迫使孩子被动说话,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厌说”、“惧说”的情绪。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鼓励孩子多说,允许孩子充分表述,自由说话,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说的自信心。

多一些启发,让孩子想说

孩子到了正常说话的年龄阶段仍然“金口难开”,如果排除了“不敢说”(害怕)、“不愿说”(内向)、“不

会说”(逻辑不强)等这些情况,那原因多半是“不用说”,也就是父母过多地替孩子着想,过早地为孩子代劳,过分地让孩子受保护。试想一下,当孩子因为口渴而指着奶瓶“咿哩哇啦”时,有些“眼明”、“手快”、“心软”、“脑灵”的父母就会“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立即将奶瓶递到孩子嘴边。父母如此“周到细微”、“百般呵护”,孩子哪里还有必要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反之,如果父母此时不急于满足孩子,而是紧紧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启发孩子自己说出“水”这个音节才将奶瓶递给他,如此两三次之后,他自然就学会和巩固了“水”的发音,进而还能启发孩子说出与此相关的“渴”、“喝”、“要”、“奶瓶”等字词,再进一步则可以练习“我要水”等类似的短句子。由此可见,很多孩子“语迟”、“言少”、“话乱”等现象并非孩子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家长的原因。父母要明白,在刺激孩子语言发展的时期,家长要懂得“滞后反应”,善于“延时处理”,巧妙“制造话机”,让孩子想说,甚至不得不说。

多一些示范,让孩子能说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首席教师”。孩子说话的语音、语调、语色,甚至表情、动作、姿态等等,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因此,父母非常有必要为孩子提供“说”的示范,让孩子有音可学、有话可仿、有言可鉴。作为孩子练习说话的“范例”和“标本”,父母平时的语言就应该做到“一清二联三化”:“一清”就是说话清楚,干净干脆,规范标准;“二联”就是语言与动作联系起来,便于孩子建立语言与行为的对应,还有就是语言与事物联系起来,便于孩子强化对事物名称的记忆;“三化”分别是口语化、生活化、形象化,使自己的语言通俗浅湿,让孩子易懂快学。

多一些形式,让孩子爱说

结合具体实际,父母可以灵活采取以下方式,为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一是“对话法”,平时带孩子外出,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与孩子交流,让孩子强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等内容训练,既有新鲜感,又有生活气息;二是“游戏法”,通过玩“过家家”、“坐火车”等游戏,让孩子从不同角色中体验口语交际的变化,既有针对性,又有互动性;三是“故事法”,每晚睡前选择一些情节简单、色彩鲜艳、语言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语音清晰地朗读给孩子听,既可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又能陶冶孩子的情操。此外,还有“儿歌法”、“表演法”、“录音法”、“传电报法”等等,父母尽可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多一些引导,让孩子会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许多时候,“能说会道” 的人思维也比较敏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也比较丰富而准确。要让孩子会说,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定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养成说前先想的习惯,把想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年幼孩子说话不连贯、语序乱的特点,父母可以用提问的形式调动孩子的思维,避免出现口吃、语言贫乏、交流障碍等现象,并有意识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和帮助孩子把话说完整,把思想感情表达准确。如看到一群小朋友去放风筝,可以引导孩子按照“谁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你觉得怎么样”的顺序来表述。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训练孩子语言精炼、生动。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表达就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情。

上一篇:学会微笑着生气 下一篇:管教孩子,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