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通货膨胀和农产品市场

时间:2022-08-19 02:30:15

经济结构,通货膨胀和农产品市场

原文作者:刘妍

摘要:针对目前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通过分析推动价格上升的宏观因素和政策来研究价格上涨原因,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关键词:价格推动;农产品价格;通货膨胀

2011年4月,山东省的收购性菜价经历了一个俯冲势的大跳水,有时菜价(以卷心菜为例)甚至不足一毛钱一斤。而按种植卷心菜的平均成本来算,一袋复合肥170元,两袋碳铵70块钱,一袋二胺210元,两车鸡粪400块钱,再加上浇地,这是最基本的费用。除去这些还要用塑料布、草毡子、竹坯子。塑料布6块8一斤,一亩地要用120斤,草毡子11块钱一个,一亩地要用200多个,这加起来就3000块钱了。再算上竹坯子的钱,核算到每一年怎么也得合1000块钱啊。那么按照这样计算的结果,每亩地按7000斤算,一斤也要卖到3毛才能和花费持平 。如果每斤只能卖到一毛到一毛五,老百姓一亩地最起码要赔一千多块。

而在农产品蔬菜市场的终端---消费者市场,以上海和北京的卷心菜为例。北京是2.2元,上海是1.2元。这我们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巨大的增幅,以及这些增加的利益都进入了谁的腰包,是什么,在原成品如此便宜的情况下,作为必需品的白菜的价格持续高位其为何会拉动通货膨胀(猪肉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里,通货膨胀的本质原因无非就3种: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就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而言,由于需求大于供给,造成过多的资金追逐较少的商品。而在农产品蔬菜市场上却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其一,2011年我国人口并没有大增,没有产生对蔬菜的基本需求的扩大。其二,2011年也没有发生特别的时间导致人们突然爱吃白菜,导致需求上升。同时,白菜作为一个必需品,也是一个廉价品,随着收入的上升,其替代效应将小于收入效应,白菜的需求并不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扩大,反而应该减少。所以必然不是因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就成本拉动通货膨胀而言,由于生产商品的资料太贵,导致成本上升,而生产者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必然会抬高价格来弥补其高昂的成本价格。但是就2011年的农产品蔬菜市场而言,同样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正如前文列举的农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价格上升,小幅度的上升完全是因为经济增长的结果,其并不足以拉动通货膨胀。并且也可以注意到,在农产品蔬菜市场的上游,也就是收购菜农的菜得时候,其价格也非常的低廉。

资料显示:山东到北京的载重10吨的火车,一次运输所有成本将近2000块。如此下来,一斤菜的运输成本不到1毛钱。这和北京市场动辄一块两块的菜价相比,仅仅只是5%~10% 。根本不足以推动菜价在如此低廉的收购价的前提下,以一块两块的高昂价高出售。

一组数据却深刻的说明了问题:上海奉贤54农场的卷心菜卖到上海市批发中心1级批发市场是3毛钱。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链的上游。在同一天,菜卖到了周浦,二级批发市场,价格是7毛钱。然后卖给我们消费者,1块2毛钱。同一天价格上涨了300%。显然,这300%的利益并没有落入生产者的腰包。而无论54农场,周浦批发市场,或者是消费者市场,其距离都不远,一天之内能够完成,虽然物流费无法统计,但是显然也不会抬高。根据新浪网调查,其物流成本占最后价格的不到15%。[论文网]

根据我国的规章条例,所有农产品商品的出售,必须在规定的地点(包括菜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等)有管理的销售。而我们发现,进入这些市场必须交付昂贵的进场费。国家机构通过将所有卖方集合到一个统一的地点来进行销售,完全杜绝了其他地方贩卖的可能,变相的对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弄断。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地方可以卖菜。而农产品的销售者,为了获得这样的合法的销售地位,不得不交付高昂的“进场费”。在经济学上,这无疑是典型的寻租行为。

巨大的利润比例进入了所谓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管理者的腰包。就管理者而言,适当的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来弥补成本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笔收入相对于其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来说无疑是巨大和不合理的。因为其无形之中,通过3次转手(以上海农产品蔬菜市场为例)将菜价推动到购入价格的400%。这就导致了为什么菜农卖出的菜如此便宜,而到了消费者手里如此的昂贵。所有的利益被管理者的弄断权利占有。而农产品作为一个生活必需品,尤其是蔬菜农产品和肉类农产品,其本省需求的价格弹性十分的小,即使上升大量的价格,消费者也没有办法不消费,其需求量基本不会减少。一旦价格上升,消费者剩余被无情的占有。而社会经济效力的失衡情况下,由于其必需品的低位,农产品商品的价格的上升,导致了所有人的食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上升,也就是恩格尔系数的上升。而所有的人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其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收入和实际购买力的缩水,生活成本上升,生活压力加大,必然导致其需要更多的名义收入来弥补由于农产品价格上升所导致实际购买力的虚弱。

为弥补自身实际购买力的减弱而进行的价格上升,也导致了社会普遍价格的上升,而这无疑循环拉动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我国现在需要的仅仅是对销售市场的经济结构进行一定的改革,限制其的价格,通过降低销售者这种无奈的寻租行为来减低其成本,最终让利于民才是稳定物价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 辛清泉 《政府控制,资本投资与管理》 2009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201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郎咸平 《无奈》 东方出版社 2011年8月

上一篇:制约中国粮食安全因素分析 下一篇:试析加强对银行业高管人员履职行为监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