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乐 :不把自己“框”起来

时间:2022-08-19 01:26:57

画画与表演

美院毕业后我很多同学仍勤奋画画,规定自己一个月必须画出一张来,一年就有12张作品。而我当演员后,积累的美术作品不多。最近一年多都没怎么画画了,总觉得拍戏的心态和画画完全不一样。画家和演员是两个轨道上的职业,虽然都是搞艺术,但表演是群体合作,要迸发激情往前冲;画画往往是一个人沉静下来,将气场笼住,静静地体验。我不喜欢给自己设定各种框框,不想写微博就停下不写了,是否画画也要看心情。

我喜欢画肖像,觉得跟我们拍戏特别像,也是对人物的塑造。2008年我在《桃花运》的首映礼上公开了一幅送给梅婷的肖像画,那一段大家合作得挺开心,我就画了一张她的肖像。梅婷很喜欢这幅画,还产生了“归属权纠纷”:因为画的时候我参考了一张特别有梅婷特点的照片,是我们经纪人王京花拍的。花姐说用了她拍的照片,画的归属权是她的,梅婷说肖像权是她的,我说这是我画的。大家争执不清,我就找了一个折中办法……于是,现在那幅画还在公司挂着呢。

迷恋太极

最近特别迷恋太极,经常练得自己胳膊腿酸酸的却很满足。2007年,我在中央台的春晚上看到一个太极集体表演,叫《行云流水》,大家会认为这是中老年人的养生方式,但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冠军,都是年轻人,穿着白色的中式服装在舞台上翩翩起“武”,配上中国音乐《高山流水》,太帅了,从来没有感觉到这种完美的和谐。后来看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1972年拍的彩胶纪录片《中国》,他的镜头静静地注视着前门城楼下打太极的老人,你突然会觉得很梦幻、很神秘,又熟悉、又陌生。你会说这是在中国吗,有没有太刻意?但这确实没有任何编排,没有演员,这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这让我对太极更加倾心。

台湾剧组的环保经

与台湾实力派演员吴兴国合作的电影《面引子》已做完后期,会在今年内上映。这是大陆和台湾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合拍片,讲述两岸父子亲情的故事。拍摄地点一半在北京,一半在台北。

在台湾拍戏的时候,他们重视环保的细节令我震撼。我在内地拍戏这么多年,剧组每次吃完盒饭,往黑色的垃圾袋里一扔等人来收已经非常好了。但台北剧组会考虑餐盒是纸的,筷子是木头的,水杯是塑料的,他们用好几个塑料袋分开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自觉。

第一天只准备了一个垃圾袋,一个拍现场纪录片的实习生把他的DV放在一边,将所有的垃圾分类,把纸盒拿出来,筷子分在一起,一点都不嫌脏。这完全不是他的工作,在内地剧组,连场工都未必去干。

我认同他们的环保理念,平时去超市我自己带购物袋,尽量不要塑料袋,没必要的包装都不要。我觉得繁琐的包装是种浪费,从生产到最后变成垃圾,是一个系统的污染。

上一篇:杨葵:人与人的交集 下一篇: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粗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