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城市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主要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9 11:25:53

对中小城市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主要对策分析

摘要: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间竞争,蚌埠市作为三线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当前国内外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要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从众多城市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发掘地方特色,抓住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从区域的自身情况出发,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关键词: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 地方特色

一、对蚌埠市区域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分析要以城市自身情况出发

1.1首先从蚌埠的区域情况出发。

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穿城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由于盛产珍珠,还被誉为“珠城”。蚌埠在铁路运输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有“两淮重镇,沪宁咽喉”之称。水路运输方面,蚌埠也拥有宝贵的资源财富——淮河。淮河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大河,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187000平方公里,跨越了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和湖北5个省。淮河流经蚌埠,为蚌埠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可以说,从区域角度来说,蚌埠在铁路和水路运输方面都拥有巨大的优势。

1.2其次要考虑蚌埠现有的产业结构情况。

蚌埠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一系列资产重组,企业改革,逐步形成了以轻工业、纺织业为主,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在企业的努力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出现诸如丰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八一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华光玻璃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还涌现出众多中小型企业,其产业涉及面之广更是不容小觑。

1.3再次还应该了解蚌埠市当地的本土文化。

地方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脱离地方文化讨论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不切合实际的。蚌埠精神——禹风厚德、孕沙成珠、务实开放、创业争先,一直激励着蚌埠市脚踏实地地不断向前迈进。蚌埠是大禹妻子涂山氏女的故乡,近年来出土了大量文物,不仅惊动了蚌埠百姓,更震惊了全国。其次,蚌埠也是花鼓之乡,是泗州戏的发源地,该项目已经申报国家及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蚌埠还有垓下古战场、汤和墓等文化资源,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对蚌埠市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区域自身的资源优势运用不足

蚌埠一直以来在铁路运输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自清朝民国到解放后国家成立的蚌埠铁路局,一直是全国铁路网络的中心节点,具有铁路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省城合肥也一直在蚌埠铁路局的领导管辖之下。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周边城市的发展,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不断集聚省内优势资源,各方面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蚌埠日渐落后,最终蚌埠铁路运输分局和蚌埠铁路运输法院整建制划转搬迁新址合肥,这使得蚌埠的铁路运输地位受到了相当大的威胁。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支撑,省城合肥建成的合肥站,无论是在面积大小,乘客容纳量,周围交通便捷程度,信息资源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铁路运输一直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改变无疑影响到蚌埠的经济发展。

在水路运输方面,淮河治理问题一直是蚌埠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淮河一度遭受严重的污染,这不仅使淮河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导致大量船只改道,直接避开蚌埠绕行,减少了蚌埠经济发展的机会。

2.2产业集群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蚌埠市是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拥有机械、化工、电子等34个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及战略部署,最终选择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化工、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和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三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作为城市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在政府的扶植之下,又建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产业结构情况而言,存在着产业集群程度不高,产业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形成产业链,各企业间合作不够密切等问题。尽管涉及的行业面很广泛,但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程度并不够,在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之间很难形成纵向联系,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2.3文化资源利用较松散,难以发挥地方特色

长期以来,蚌埠虽然有许多文化资源,却难以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城市。一方面是由于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及宣传力度不够,而另一方面也与文化发展没能与地方特色较好得结合有很大关系。“民以食为天”,就以蚌埠市的饮食文化为例,龙虾曾一直是蚌埠的一大特色,而虾街也曾经是蚌埠市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但为了顺应整治市容环境的大形势,虾街不允许店家在街道摆放桌椅,各家饭店的竞争日益增大,店家相互排挤,最终虾街繁荣不再。与此相比,省会合肥发现了龙虾的商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形成了龙虾饮食群,扶持龙虾饮食相关企业的发展,还举办龙虾啤酒节等大型文化活动,获得巨大成功。在文化发展方面,我们应该从自身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出发,注重文化资源所能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时间内所需要的投入,形成地方特色。

三、对蚌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的主要对策

3.1形成地方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地方特色是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众多城市的竞争压力,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得到发展。对蚌埠市而言,铁路与水路是该城市的两大区域优势,尽管目前蚌埠失去了部分铁路运输资源,但仍旧拥有相当的资源优势,应该利用这种优势,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加大铁路方面建设的投入,在基础设施如火车站、高铁站的建设方面增加投入,提供更多便民的设施,提高客流量,带动经济发展。在水路运输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淮河的治理程度,严格控制各企业的排污量,将淮河的污染程度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修建港口,吸引船只经过蚌埠,发挥出水路方面的优势。

3.2注重长远目标,不盲目跟风

在追求当前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作为三线城市,向一、二线学习固然很好,但我们不应该照搬照抄,甚至放弃自己原本具有优势的方面。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用在区域发展上也行得通。在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靠拢的同时,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样才能让一个城市拥有长期稳定的优势而不陷于一味效仿发达城市的困境。蚌埠市无论在区域资源、产业资源还是文化资源方面都具有众多优势,不要等我们失去这些优势才意识到它们的珍贵。

3.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结构

政府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导、支撑作用,对一个城市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地方政府,要有着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感,而不是仅为了政绩做“面子工程”。抓住城市特色,找准发展方向,才是当务之急。在区域发展方面,不能忽视蚌埠在铁路与水路方面的优势,政府在火车站、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应加大投入,扩大公共设施的建设,为民众提供方便。在产业结构方面,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重视质量,结合当前蚌埠市的优势产业,在轻纺、生物化工、玻璃制造等产业中选择发展前景更加长远的产业,加大对龙头企业,以及该产业上下游产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产业链,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在文化方面,以蚌埠原有的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形成具有规模的文化产业集群,并加以宣传,扩大知名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外地游客,还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便利,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上一篇:浅析非化工企业油料化学品库的设计 下一篇:中式风格住宅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