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高考办班新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19 10:37:51

普通高中体育高考办班新模式探讨

体育高考时学校完成高考做任务的“补充剂”,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实验地”,是十年寒窗学子圆大学梦之“法宝”。今年来报考人数愈来愈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蕲春实验中学的领导曾明确的讲:普通高中要走特色办学之路,这就是要实现体音美“三足鼎立”的新型局面,即办好高考体育班,那么,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式下,怎样去办呢?办了成效又如何?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找到了其规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具体操作办法,供高中校长们决策吗,供正在高考备战的同行师生们参考。

(一)取名“体育高考术科业余培训班”

世间任何物和事都有与其相符的说法和名字。体育高考训练工作也有其规律,这就是要取得响亮易记、含义丰富、认定确切、反应信誉、具有管理功能,但又与过去的简单的“训练队、体育班”提法 不相同的名字。这是大搞体育高考,办好一个班的先决条件。可初步取名为“体育高考术科业余培训班”,简称“体育业训班”。为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了班名,人们(家长,学生)就知道了学校有这项工作,接着就是想去了解它,甚至去选择它,取得了长期广告招生源的“广告招牌”作用,并做牌挂历。其次是业余的,业余的就是在课外,不占用正常的文化学校,世间概念一点不含糊,家长就放心了,社会的信誉就加大,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不误,前途有望,将会大大促进这个班的良性循环。另外是培训的,培训是说明每天训练单位时间有限,且学生且学生来源前可能不是固定在一起学习生活的,这样就使这个班日后管理模式更加清晰:分散学习――集中训练――双向管理。还有班,班说明人数不是3-5几个,而有一定的规模,也说明不是普通的运动队,是一个存在不变的集体,向专业老师提出了训练管理双重任务。

(二)分散学习 集中训练 双向管理

时间证明体育考生或集中在一起学习、训练、生活效果都不错,最终都成了泡影。现在我们要办班,班主任既管他们的体育,又要实现课后跟踪服务管理,如:学生的吃穿住行、心理情绪,特别是文化学习诸方面情况,样样都要关心过问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每个学生都两不误,做到统一协调发展。

(三)人数与时间

“体育业训班”的人数应该控制在30名内,理科约占70%,文科30%,采用自愿报名,文化班主任推荐,专业老师考核,报学校备案,分管教学校长审批,择优录取。训练时间,根据年限约分别控制在45分钟,60分钟,90分钟内,固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至第一节晚自习开始后的十分钟内,以及节假日下午,原则上早晨不提倡集中训练,以确保全天学习的效率。并以教务处名义制定出“体育业训班训练时间表”,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四)总班数和工作量

前面已讲过,体育业训班是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出现,学习对外宣传,在学校内的总班数上增加一个,以合法的席位确立下来,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政教系列管理中去,如:周三的班主任开会,专业老师也应列席。考虑到人数多,复杂性大,为充分调动专业老师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劳动,从两个方面考虑专业老师的工作量。一是业务训练:二是班主任管理。综合起来有一个固定与付出劳动相符合的月工作量指数。

(五)建立七个班级管理制度

1、考勤记载制度:训练前集中点名,未到者,训练后,专业老师要及时查明情况,及时通报原班主任,无事不能旷课,对于多次(3次每月)无故不来者,可停训整理或劝其退班。

2、文化课学习档案制度:内容包括入学时每学期的其中、期末考试分数,每学期其中考试,体育考生一律集中考试,专业老师监考,对文化课成绩有下坡的要及时停训,并会同有关班主任解决。

3、身体素质测验档案制度:内容包括入学时、每学期、期中、期末测验成绩,专业老师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训练量,研究掌握期中规律。

4、卫生医务监督制度:内容包括心脏功能,有无遗传,传染性疾病,以及女生的例假等,为安全训练提供依据。

5、思想品德制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表现,跟踪管理,对不遵纪守法、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情况,须采用批评教育,停止训练,劝其退班撒,三步办法。

6、多方面互通信息制度:专业老师要保持与文化课老师、班主任和家庭联系,互通情况,即使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7、补充与淘汰制度:男生身高要求1.68米。女生身高1.58米,心里素质健康,能团结同学,尊敬老师,遵纪守法,进取心强,几天荣誉感好,特别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文化成绩能达到380分,身体素质综合测试达到35分起点,每学期递增5分的同学可继续留训或及时补充进入,否则就动员并做好工作,实行淘汰。

(六)场地器材问题

合理使用布局场地,在人数多场地少的情况下,低年级让高年级用,高年级让毕业班用,训练必须的器材,根据需要学生自购自用,所需的费用与学校离勾,由学生自愿承担,专款专用,由指定学生收取,专业老师指导采购,收支向学生公开。杠铃等大的器材统一由老师集中收放。学生借出,谁丢失,谁赔偿,毕业时可降价出售,费用平均返回学生。

(七)计划于奋斗目标,第二年确定人员抓提高,第三年强化训练出成绩,力争三年后实现校长突出的“体音美三足鼎立”宏伟目标。成为鄂东乃至全省体育高考升学率最高,人数最多的学校。

回顾与检验

我校在近代体育高考发展史上,从99年秋开始起步,2000年实现零的突破,2001年死人上省线,到2002年录取5人得成绩中,倾注了各界领导及老师们的心血和关爱,也凝集者各届专业老师的智慧和水平。

90年代中期末,我校断断续续由3-5几个人训练,称之为"体育队",结果很难迎战体育高考或比赛。

99年秋我校专为具有体育特长,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集中一起办一个班。统一训练、统一学习、统一生活,早晚及正课共训练三小时,称之为“体育版”。这种形式为巩固学习入学率,提高体育水平,打破升学零记录,录取了推动作用,并为后来办班新模式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和实际的基础。但在诸方面初露弊端,如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高、不爱上文化课、精力不足、上课爱睡觉、社会家长支持不足、升学率不高等。

2003年初,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开始重新构思办班模式,在领导重视,专业老师的协助下,新的办班方案出台,并开始启动实施。这种新模式就是上面的七个措施,实践证明可行。当年4月10日我校高三学生方娟在武汉体院考试中,跑出了女子100米12秒8的好成绩,名列全省单科前茅。其它14人参考全部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其中2人被武汉体院录取,2人被军事经济学院录取,3人被长江大学、1人被江汉大学体育系录取。据县招办提供信息数据,全县8所高中,89人参考,人平64.65分,我校人平74.35分,居全县之首,低分64分以下只有我校无一人,开历史先河,高分83分以上,我校3人与一中并列第一,创历史奇迹。

而今在新的办班模式下,我校体育场课余时间,一片龙腾虎跃,提议高考训练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大众化。深受社会、家庭、学校好评。

上一篇:增强时间观念 创新班级管理 下一篇:浅谈比较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