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卡,你是否值得拥有?

时间:2022-08-19 10:25:49

大学生信用卡,你是否值得拥有?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1-000-01

近些年,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消费群体,已成为各大商场的新宠,当然,商业银行也难逃媚俗。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在全国各大城市分别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其他尚未开展此业务的商业银行也开始蠢蠢欲动,为在大学生市场分一杯羹积极备战。

一、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与信用卡(CreditCard)

首先,关于商业银行的概念。“商业银行”这个说法首先来源于美国,在英国这种商业银行被成为清算银行,而在日本则被称为城市银行①。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是指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即依法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是经营货币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②。

其次,信用卡的概念。“信用”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如果讲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借贷”是“债”,等等③。而“信用卡”亦为英文CreditCard的意译,它是指银行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的人,用于在指定的商家购物、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

二、 大学生信用卡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受过或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学生信用卡是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发行的信用卡,具有免费异地汇款、先消费后还款、分期付款购物等金融功能,与普通信用卡大同小异,只是面对的群体不同。

三、 大学生信用卡在性质上无异于父母信用卡的附属卡

首先,大学生的生活来源是基于父母的经济支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费,所以,当代大学生尚无经济基础可谈。特别是在中国,在父母眼中供孩子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可怕的是,大学生同样认为只有学习才是自己分内的事,关于经济方面的支付一律是父母去考虑的问题,他们有义务去这样做,而大学生信用卡的推出无疑是加深了这一社会诟病。

从形式上看,各大商业银行推出大学生信用卡满足法律上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基本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男女,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利去处分自己的行为并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此处的“大学生”,即民事主体,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④。如此说来,大学生同其他成年社会成员无异,商业银行当然可以向成年大学生推出信用卡服务,大学生信用卡实际上就是普通意义上的信用卡。

从实质上看,大学生大多无能力偿付信用卡透支消费,根本不具备使用信用卡的经济能力。香港地区的银行较早就针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推出了信用卡业务,据统计,香港约有30%的大学生因滥用信用卡结果欠债累累,有的甚者欠下了高达上百万港元债务,那么最后为大学生信用卡买单的是谁呢?显而易见,是他们的父母。从而可见,他们的父母才是间接持卡人,那大学生信用卡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它的实际价值等同于父母信用卡的附属卡(附属卡所有交易款项及相应利息、费用等均计入主卡帐户,由主卡持卡人承担全部还款责任但主卡持卡与附属卡持卡人对所欠款项互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⑤)。

其次,隐藏在卡片背面的银行风险。面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喜出望外的各大商业银行跟风推出大学生信用卡是否操之过急呢?从某种角度上讲,推出大学生信用卡是一个投石问路的开始,发行大学生信用卡,对于银行确实是开拓业务,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已经把建立个人的信用体制数据库提上日程。但是,面对如此高危的无经济收入群体,仍需要充分地实践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大学生信用卡管理体制,更需要提高办卡门槛、逐步放开业务,何不“让子弹飞一会儿”呢?

在香港地区,银行与银行间的竞争导致审批过于宽松,大量无收入来源的学生同时持有多张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负债。在内地,学生在申请信用卡时无需任何担保与抵押,只需向银行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的复印件后领取申请表即可。尽管内地银行对学生信用卡额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控制,但持卡学生亦屡屡暴露出诚信危机,多家银行因高风险而停办学生信用卡,如中信银行早在2009年2月就已正式停止大学生I卡的发行。

再次,大多高校对大学生办信用卡持不提倡态度。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明文禁止学生办理信用卡,然而不禁止不等于鼓励。一些高校教师认为,信用消费必须以信用意识的建立和稳定的收入作为保证,而在校生大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特别是已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一旦出现未按时还款等不良记录将不能继续申请贷款,并为以后的求职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比如购房申请贷款,银行将着重考虑申请人的信用记录。据了解,目前即使是已申请信用卡的学生中确实有很多人不了解常识,甚至有些同学由于屡屡未能及时还款,导致逾期还款利息滚雪球式的累积。

综上,大学生信用卡在性质上不仅无异于大学生父母的信用卡的附属卡,却相比附属卡而言具有信贷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作为一个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你是想要继续成为父母的附属,若下定决心将每天高呼独立自强的口号付诸于实践,那么这张大学生信用卡,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值得拥有?各大商业银行,你可以无惧信贷危险,但是你不能无视社会责任,那么,这张大学生信用卡,你亦是否值得拥有?

注释:

①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② 曾宪义,王利明.经济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

③ 黄达.金融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④ 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8.

⑤ 崔建远.合同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7.7.

上一篇: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艺术性 下一篇:以制度变迁理论看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