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8-19 08:07:29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16-01

《课程标准》"在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对"感受・鉴赏"能力进行了描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感觉・鉴赏"能力呢?我想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三个阅读习惯入手。

1.学会摘录

司马迁在下笔写《史记》前,广泛阅读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参考图书,并从中摘录了许多内容,如各种观点、故事、人物、文章的体制、不同风格的语言等等。这些摘录最后汇总在一起,据说厚度远远超过了成书的《史记》。在大信息量的现代,摘录更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古今中外,典籍经文,名著大作,精深博大,浩如烟海,另一方面任何一部书、一本杂志、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矶、句句精彩。因此,如果每一次阅读都能有侧重点的把握一些重点内容,摘录出其中的精华,可以帮助学生筛选出有意义内容,以备反复阅读揣摩,而不被大量的非重要的信息所干扰而影响阅读的深入。

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摘录呢?我想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

1.1 提供丰富、健康的阅读材料。材料越多,学生可以汲取的知识就越丰富。而积极健康的阅读内容则能陶冶其性情,净化其心灵,充实其精神世界,对其良好的个性、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产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2 培养学生"四动"的阅读习惯。"四动"即为:眼动、脑动、手动、口动。教师要强调阅读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动笔摘录。在反复晶读、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大声朗读,才能做心神意行的合一。

1.3 教给正确科学的摘录方法。摘录是有选择性的。不加以区别,不加以筛选地摘抄,那么就不能突出知识的重点,难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掌握知识。读一本书,有价值的内容应细研细读,需先摘录下来,收集下来。对自己用处不太大的东西只需了解,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2.学做批注

批注是指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感知,对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它的好处在于在形式上它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作用上,它能够在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各不相同的基础上,把文体信息与阅读者的信息贮存结合起来,有效的激发其个性思维。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这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不管是强调提高学生素质,还是强调主体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本身、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因而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写批注,有意识地去引导其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强调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极大的张扬。

在对学生进行批注训练时,要注意:

2.1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自由的阅读,如果一味强调教师的传授,就相当于用绳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境况下,会把本应该属于自我的一块小小园地替换成教师思想的跑马场,把个性思维变成单纯的记笔记。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空间,多引导,少灌输,多启发,少钳制,把学生当成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圈养的动物。

2.2 引导学生从哪些方法进行批注。批注可以是针对文章的只言片语的感想,也可以是就文章内容提出自我的质疑,也可以以课文为中心生发联想,也可以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告诉学生批注的角度,就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的下笔,把自己的思想用简略的文字写下来。

2.3 对学生的批注行为进行反复强化。要养成一个习惯,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训练,并以一定时间为间隔进行强化。这要求教师一方面强调批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意识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检查,监督学生,对优秀的批注进行公布表扬,对不做批注的学生提出批评,使之成为学生自觉、自动、自主的要求。

3.学写作文

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曾有人推算,如果读书以"卷"为标准的话,语文课本材料只相当于六卷,显然要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还应将阅读教学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教学的不足。面对当前学生的"阅读危机",我们必须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教学的轨道上来"。只有让学生博览群书,广为汲取,才能开阔视野,才有可能下笔如有神。如果课外阅读再拓展一下,还应包括学生对社会的阅读,对生活的阅读。社会生活是一本巨大的读不完的无字书。无论是社会中的人、事、物乃至思想感情,教师都应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处处留意,吸取到更加丰富的营养,从而全面地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在无限的"阅读"中去写作、去提高。

正如有人所讲:"现在我们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问题研究很不够,还没有完全解开阅读与写的关系之'迷'。"又如以前的先生们所讲:"写作是一个信息输入、加工、再输出的过程。"这其中的复杂,岂能是以上这些粗浅认识所能叙清的。不过,"应当说书读得越多,写作才能越有灵感",我们语文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加强阅读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阅读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从本质上来说,阅读就是读者通过文本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是文本中所蕴含的让读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于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得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而就初中生而言,拓宽阅读的范围,不但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来看,课外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把握材料中的信息,如何让他们根据问题去寻找答案,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

阅读,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思维过程,但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因此在阅读的过程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而以上三种习惯如果可以结合起来,则可以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结合起来,使大脑接受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使阅读成为有效阅读,而非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上一篇: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