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时间:2022-08-19 06:20:32

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诊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差异。 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血总胆红素为(291.5±42.8)μmol/L,治疗后为(214.2±33.9)μmol/L,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P < 0.05)。患儿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 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 < 0.001),而血小板无明显差异(P > 0.05)。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高于治疗前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 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胆红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损伤,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力。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免疫系统;蓝光照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b)-053-02

Study of blue light therapy's effects on newborn's immune system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LI Mingrong DAI Hui CHEN Xinxi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in Huangshi City, Hubei Province, Huangshi 435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blue light therapy's effects on newborn's immune system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Methods 45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0 were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The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blood routines, lymphocyte subsets and NK cell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bilirubin after blue light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rapy [(291.5±42.8) μmol/L vs (214.2±33.9) μmol/L] (P < 0.05). White blood cells and lymphocytes increased, while red blood cells and hemoglobin decreased (P < 0.001), but platelet showed no difference (P > 0.05). The lymphocyte subsets such as CD35+, CD3+, CD4+, CD8+, CD4+/CD8+ and NK cells increased after therapy,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rapy (all P < 0.001). Conclusion Blue light therapy can reverse hyperbilirubinemia's inhibition effect on newborn's immune system,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immunity.

[Key words] 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Immune system; Blue light therapy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1]。胆红素过高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性,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降低机体免疫力[2]。光照疗法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对患儿免疫系统的影响的尚未达到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和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差异,探讨光照疗法对患儿免疫系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科诊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3]:①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102 μ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 μmol/L,均以间接胆红素为主;③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血清总胆红素值<257 μmol/L为轻度胆红素血症,257~342 μmol/L为中度胆红素血症,>342 μmol/L为重度胆红素血症。本组患者血胆红素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中,男31例,女14例,男女比为2.2∶1.0;胎龄38~42周,平均(40.1±1.2)周;出生体质量2 500~4 000 g,平均(3 105±258.6)g;均采用人工喂养,无严重感染及窒息史,孕母及患儿均无遗传、代谢及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波长425~475 nm,连续照射24 h,用黑色不透光软布遮盖患儿双眼,尿布遮盖生殖器。均未使用人体血清白蛋白、血浆和激素等影响免疫系统药物。

1.3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以下指标:①胆红素:采用重氮法检测;②血常规:抽取肘静脉血检测,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Lym);③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包括CD35+、CD3+、CD4+和CD8+,采用美国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试剂盒由美国Immuntech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配对样本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红素及血常规比较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的血总胆红素为(291.5±42.8)μmol/L,治疗后为(214.2±33.9)μmol/L,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血常规中WBC和Lym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 0.001),RBC和Hb显著降低(P < 0.001),而PLT无差异(P > 0.05)(表1)。

表1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后血常规改变(x±s)

2.2 淋巴细胞亚群改变

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患儿免疫力较治疗前升高(表2)。

表2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改变(x±s)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儿科常见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则后果严重,过高的间接胆红素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具有神经毒性,而且对免疫系统具有毒性作用,临床资料表明胆红素对免疫系统的多种功能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等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胆红素对T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引起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低下,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与分化[4]。研究表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林丽星等[5]采用酵母多糖花环试验法检测5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C3b补体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RBC-ICR),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新生儿;何建勋[6]及宋琦等[7]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其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本研究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显著低于报道的正常健康新生儿,进一步证明高胆红素对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光照疗法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疗法之一[8],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对胆红素的治疗,光照疗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的研究尚少,目前尚未达到一致的结论。纪凤英等[9]检测光照前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细胞免疫状态,治疗后的淋巴细胞亚群显著低于治疗前,认为光疗会加重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损害,还会抑制T细胞增殖与分化,加重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马琳等[10]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胎龄、不同胆红素水平下CD4+和CD8+,发现蓝光照射治疗后CD4+、CD8+和CD4+/CD8+表达量均增高(P < 0.05)。本研究表明,蓝光照射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百分比(P < 0.05),说明蓝光治疗可改善患儿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笔者认为可能与蓝光照射治疗降低胆红素浓度而减少其对免疫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及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新生儿,故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强调降低胆红素浓度的同时应积极调控患儿免疫状态。蓝光照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可改善胆红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提高患儿免疫力,应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勇,谢晓梅.不同病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3):190-194.

[2] 庞琳,曾慧慧,何明,等.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趋势的影响和意义[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45-48.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3.

[4] 孙茜,徐敬.黄疸婴儿淋巴细胞凋亡、T细胞亚群、Fas基因、CD23+变化的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305.

[5] 林丽星,余唯琪,张晓燕,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6):414-415,418.

[6] 何建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6例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82-183.

[7] 宋琦,李艳芝,李月梅,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细胞免疫状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17-218.

[8] 赵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100例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62-163.

[9] 纪凤英,兰鹏华.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8-10.

[10] 马琳,江莲.胆红素对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蓝光照射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8):921-925.

(收稿日期:2011-10-12)

上一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血脂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