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9 05:46:16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大学生医疗保障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就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所以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在某医学院校护理学院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最后随机抽取样本90例进行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和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当前的社会和医疗环境中,大学生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医疗消费行为和制定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就医行为 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R 183.3 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201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已达2468.1。大学生作为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其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发育,且对将来的工作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和医疗保障现状值得关注。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医疗保险为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即学生在享有原有的公费医疗待遇的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费购买商业保险,以一种再保险的方式作为对学生医疗保障的补充。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从2009年新学期开始,全面推广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以期覆盖所有大学生,减轻大学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但这些保险形式均存在不足之处。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和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当前的社会和医疗环境中,大学生患病就医的影响因素,从在校学生的角度研究现阶段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取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每个年级学生各30人为调查对象,样本量90人。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0软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90例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18~26岁。研究对象中64.4%来自城市,35.6%来自农村。申请助学贷款的占32.2%。

(二)医疗消费现状

90例调查对象中,2014年9月~2015年2月患病例数为39例(56.7%),其中30例病情较轻,19例曾就医(包括门诊和急诊),患病就医比为48.72%。93.3%的大学生有过自购药品行为,其中支出很少(0~50元)的有28.90%,支出较少(50~200元)的有40.00%,支出中等(200~500元)的有15.60%,支出较多(500~1000元)的有5.60%,支出很多(1000元以上)的有3.30%。

(三)对未来医疗保障的期望

图1显示,42.20%的调查对象表明愿意购买大学生医疗保险,有4.40%的调查对象表示准备购买,但同时也有34.4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关心此事,18.90%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购买。

大部分大学生都期望支付较低的保险费用来获得医疗保障,有45.24%的大学生愿意支付80~100元/年来购买大学生商业保险,有33.33%的大学生能接受30~50元/年的大学生商业保险费。大学生能接受的商业保险费用普遍偏低。详情见图2。大学生不购买医疗保险的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对险种不了解”。

大学生中最期望的医疗保障方式首选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最多,次选中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外,选择商业医疗保险的也占较多人数。详情见图3。

三、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就医现状分析

医学院校大学生群体及时就医率仅为56.7%,主要因为大学生群体集中为青壮年,其身体素质好,患病率低且病情较轻。加之,医学院校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大部分会自购药物。此外,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就医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 医学院校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分析

1.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

根据各地学校的具体情况,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的一种方式是国家拨款一部分、学校投入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另一种是商业医疗保险,包括学校要求参加的商业医疗保险和大学生自愿购买的商业医疗保险。在调查对象中,部分大学生有不止一种医疗保障方式,而有22.22%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方式。不愿意购买大学生商业医疗保险的首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对险种不了解”。由此可见,在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的同时,加强宣传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作为有医学背景的大学生,应该更加了解医疗保障方面的发展。

2.大学生对商业医疗保险的态度

有42.2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购买”大学生商业保险,34.40%的大学生表示“不关心此事”。这表明大学生商业保险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制定合适的保险险种、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和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对未来医疗保障的期望

1.大学生期望的医疗保障方式

在解决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方式中,大家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基本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商业医疗保险”。大学生这一群体,处于青壮年时期,相对身体素质较好、患病较少,普遍希望的医疗保障方式为“基本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而“商业医疗保险”投入的费用较高,加上大学生对其的了解较少,属于保障方式的次选。

2.大学生期望的医疗保险费用

大部分大学生都期望支付较低的保费,来满足自己的医疗保障需求。有45.24%的大学生表示能接受80~100元/年的最高保险费用。今后相关部门在制定大学生医疗保险费用时可以用作参考。

四、建议与启示

(一)加大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

当今,中国社会的保险意识仍十分薄弱,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保险是帮助当事人在发生意外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健康状况总体稳定,患病率及人均医疗费用偏低,忽略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险消费意识。加之政府、社会、高校对大学生医疗保险沟通、宣传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对医保了解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够,参保积极性不高。不仅是商业保险,就连城镇医保,一些经济条件不好且自恃身体不错的大学生,因缴费负担,也有抵触,不愿参保。这些综合因素导致本次调查中有22.22%的大学生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方式,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宣传不够,对险种不了解”,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应三位一体进行宣传,尤其学校,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更新观念的时段,因此,学校更应注重医疗保险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增加学生对其的了解。对于贫困学生,无经济能力承担医疗保险费用,政府、学校应设定相应的帮扶政策,予以减免。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医疗保险方式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医疗保险形式。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属大病统筹类型,不包括门诊,只保障住院。调查显示,学生对各类医疗保险形式的满意度均不高,需求最高的是基本医疗保险,也正因此,打击了学生参保的积极性。因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形式,扩充基本医疗需求保障,满足大学生的基本医疗需求,从根本上减轻其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 彭怀祖,王建宏.在校大学生数量预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18):147- 153.

[2] 仇雨临.医疗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21- 124.

[3] 孙金铭,董恒进.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回顾性分析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47- 48.

[4] 朱亚伟.城镇居民就医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2):946- 947.

[5] 王海荣,李洁.新形势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4(09):171.

[6] 柳云,邵艳梅.河北大学生医疗保障运行实效研究[J].中国统计,2013(04):49- 50.

[7] 陈哲科,潘学东,戴苡,等.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730-1731.

上一篇:Samsung suffers backlash in China over the ... 下一篇:规划引领,明确珠江水运发展五年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