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银行”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时间:2022-08-19 05:17:49

“土地银行”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原来我在广元昭化煤矿务工,现在村上的情况越来越好,今后我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彭州市磁峰镇皇城村二组村民王保兴告诉记者。让王保兴觉得心头踏实的就是“土地银行”这种流转模式。

“一年四季,都有工资”

事实上,让王保兴受益的“土地银行”其诞生是困则思变的结果。

“耕作半径大、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始终困扰着我们,地震灾害更是加剧了这种矛盾。”磁峰镇党委副书记郑自洪说。

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委托和低价流转启发了大家,而外来业主与群众租地的协调关系更让大家有了“变”的样本。

2008年12月22日,皇城村成立了成都市首家“土地银行”,即彭州市皇城农业资源经营合作社。

“一开始农民不容易接受。”皇城村党支部书记王顺富告诉记者,曾经当过组长的董泽志当面质问他:“土地存到‘银行’,我们吃什么?”王顺富给董泽志算了一笔账:“土地存入‘银行’,以实测面积计算支付土地租金,保底是每亩240元,每5年还要增加20元;按分配方案每户每年可分得1419元红利;你的家人在龙头企业务工一天不低于100元,干10天就是1000元,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实际上,你一年的收入远远超出种地所得。”两个多小时的辩论,让董泽志心服口服。

“现在好了,一年四季,我们都有工资。”王保兴补充说。

“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更大的效益”

随后,皇城村成功引进了成都市神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出租土地500亩,成片种植金银花。

在“土地银行”的运行中,又出现了新问题。由于土地承包时山区是按产量来划定面积,存入“土地银行”时以实际丈量为准,群众反映如果退地将难以确定面积。

“对农户台账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的,我们通过村民议事确定,以组为单位,将土地评议为优、中、差三个等级,以丈量的1亩、1.3亩和1.6亩登记为账面1亩进行存地登记。”在实践中,王顺富和村民也探索出了相应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如果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中途退租,群众的流转收益难以保证怎么办?“对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我们按年度收取租金的10%作为风险抵押金,以解决中途退租时群众复耕的费用。”皇城村村主任高光才说。

目前,皇城村存地户达268户,存入土地965亩。在金银花、经济林等种植和管理中,吸纳全村富余劳动力180余人,去年创劳务收入35万元,人均2000多元。

“‘土地银行’为村民集中居住后增加土地收益和劳动收入创造了条件,使他们逐步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农业产业工人,也为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下了基础。”郑自洪分析说。

上一篇:关于我省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问答 下一篇:成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