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研究

时间:2022-08-19 04:01:48

“后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研究

[摘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大多已经历经十余年,阶段性转型成果初显,在绝大多数的转型成功案例中,不走“一刀切”的封闭僵化的老路,去追求高端新兴产业,而是“取长补短”利用原经济发力点,以“保质量,增效益”为核心,以“做大增量、优化存量、主动减量”来加快转型,文章结合国内外成功转型经验,重点关注徐州发展,为新时期后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发展提供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后资源型;转型发展;思路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7.08.098

1引言

当前我国处在经济新常态下,处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结构调整的重大转型期,经济环境深刻变化,以新模式为支撑发展的后资源型城市,仍然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大问题,以原优势继续发展的资源产业的逐渐枯竭以及新兴替代产业发展仍然动力不足,在新的创新驱动的目标下,新一轮产业革命即将开始,注重质量、效益,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线。

2后资源型城市面临困境

后资源型城市定义为资源型城市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型(一般10年以上),产业结构较完全依赖资源消耗模式已经注重新的替代产业的培育,并初具规模,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经济效益提高。

以徐州为代表的后资源型城市,已经进入经济转型,寻求新模式发展已经十多年了,从转型之前的掠夺式开发,粗放式开采,造成的生态恶化、地表塌陷等严重环境问题,到转型以来,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目标,利用传统优势产业科学发力,肯定传统产业的经济发展力,在发展同时,注重补齐短板,培育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等,虽然阶段性成果的取得表明注重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但是面对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如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国际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要想牢牢占领“微笑曲线”两端,要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一步步调整产业比例,同时还要对于存在的短板产业,打破利益牢笼,更加关注未来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国内外转型成功案例(以原煤炭型城市为例)

3.1国外转型案例――日本北九州

北九州是日本现代工业基地。“一战”期间,开始形成以煤炭、钢铁等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政府产业支持转向新型加工业,加之“能源革命”和“石油危机”,北九州陷入结构性萧条,经济日显疲态,由于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副产品严重,成为日本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经济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北九州的工业地位有所下降,面临经济转型。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北九州并没有在原先的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延伸,而是进行了产业重构,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开始追求多元化经营,同时随着煤炭产业的退出,北九州更加注重在转型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将“产业振兴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统合,兴办了一批现代工业开发区,寻求多元化经营;同时引入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经过转型发展,北九州现在已经成为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国际物流基地型城市,同时也致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它的环境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全世界争相效仿的环境治理的模板。

3.2国内转型案例――山东枣庄

枣庄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的产业体系,由于煤矿资源的高强度开采,资源消耗速度过快,枣庄煤矿成为全国首个政策性关闭破产的煤炭企业,而因煤矿开采不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煤矸石堆积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伴随经济出现不平衡增长,发展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突出,生态恶化严重,引发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

从当前转型成果来看,枣庄已成为我国最有潜力、最具竞争力的煤化工基地之一,枣庄的转型,不是单一产业的重点模式,而是“两手抓”的复合转型模式,“煤化工、能源、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基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战略性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重视创新动力作用,采用高新技术发展二次能源等,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达到减排效果,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注重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塌陷区开拓人工观赏湖等,结合区域联动,打造旅游生态湿地区。

4徐州转型发展方向

在转型初期,面对苏南模式的高新技术和出口贸易的优势,把握了区域二重性特征,重视传统产业,做出了传统产业不是劣势产业的重要判断,抓转型,走新路,警惕休克疗法,把握好经济增长发力点。

在转型历经十年后,徐州沛县的传统产业成功实现了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节能减排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的提升,同时把50%的煤炭转化成电和煤化工产品、50%的铝锭转化成铝产品,50%的农产品转变成食品产业。徐州产业转型升级才刚刚开始,下一步还要继续改革,进一步梳理和延伸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现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将徐州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这是徐州进一步转型的历史性机遇。

徐州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又是“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借助东西的双向开放和南北的双向贯通,培植核心产业和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徐州是《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中列入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此外,徐州资源禀赋优越,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徐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应借助历史资源、文化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同时,通过矿大等一批高等教育资源,在由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过程中,有了强有力的人才梯队。

5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思考

后资源型城市的矿竭城衰,环境污染,经济持续力问题仍然是转型持续升级的重要因素,附加产业链对资源的开采量依旧负担较大,工业生产“三废”的影响力对环境破坏依旧强大,环境治理代价高昂,修复时间跨度较长,整体效益偏低,国家政策支持“互联网+”战略运用能力不强,创新整体能力不高,综合竞争力较弱,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下,容易导致“利益绑架”的怪圈。

后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涉及的主体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关于资源企业再发展,政府整体规划,公众可持续发展等城市转型问题愈加复杂,转型升级整体着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后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产业链延伸,推进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进新替代产业,逐步实现产业重构,不断减少对资源依赖程度,稳定历史环境污染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建立多产业耦合的生态工业体系。最终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实现多种产业共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但是城市转型不是单纯的产业结构调整,而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转型。一是功能转型。补齐短板,将城市向综合功能的方向转化。二是社会转型。通过社会转型解决棚户区改造、居民失业就业问题、居民收入增长问题、居民幸福感问题等社会问题。三是生态转型。把v史遗留生态问题解决好,还绿于民。四是发展转型。在根本上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华丽变身。

参考文献:

[1]张生玲,李跃,酒二科,等.路径依赖、市场进入与资源型城市转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2):14-27.

[2]曾荣平,岳玉珠.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7(12):106-107.

[3]马克,李军国.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十年经济转型经验与展望[J].经济纵横,2012(8):1-7.

[4]王春杨,李青淼.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36-41.

[5]程会强,马玉荣,王海芹.循环经济引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16-12-22(5).

[6]周靓,蒋亚力.“后资源型”城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研究――以徐州为例[J].中国商论,2016(15):139-140.

[7]曹孜.煤炭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20-23.

[8]张文忠,王岱,余建辉.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2):134-141.

上一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方法 下一篇: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调控措施的法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