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独的阴霾

时间:2022-08-19 03:20:33

案例:

新学期伊始,王莉佳带着复杂的心情迈入新校园。她既激动又兴奋,也有一点紧张。她是自费来到这所中学的,心里很不自信。

在新集体里,她显得那样渺小,就像一只丑小鸭,过着孤单的日子。一天,班里进行学生干部竞聘,她也想报名。可是,她没有勇气走上讲台,更不敢看台下的同学。他们都太优秀了。

最近,她感到特别压抑,内心也很孤独。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起色,也没有朋友。有一段时间,她甚至不想上学了。

“莉佳,你有心事吗?”老师关切地问。

“我……我……”她说不出话来,把头埋在胸前。

“我看过你的成绩单了。你的基础并不差呀,要对自己有信心,还有机会的!”老师放下手中的教案,帮她把窗户关上。临走时,老师又说:“天气凉了,要注意身体。”那一刻,她的心头暖暖的。她觉得老师并不是那么不可靠近,甚至很温柔。

第二天,老师让她到黑板上写化学方程式,她准确地完成了。老师看着她,微微一笑,说:“再接再厉!”坐在座位上,她不时地抬起头,看看老师。

其实,她也有一颗火热的心,也有渴望交往的心理。机会终于来了,学校举办国庆节文艺汇演,她也报名了,唱了一首《大地飞歌》。伴着响亮的旋律,她发挥自如,赢得了阵阵掌声。那一刻,她突然发现自己被人关注了,心窗也被打开了。慢慢地,她的朋友多了起来,生活变得阳光灿烂……

点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心理特点也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个体会面临自我调整的问题,也会遇到很多矛盾。一是“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之间的矛盾,二是“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之间的矛盾,三是“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主观上有着美好的期待,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想法无法实现。这样,“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就有了差距,差距越大就越没有信心。只有处理好这些矛盾,才能使自己重获自信,建立自我同一感,否则就会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

那么,如何化解成长中的矛盾与冲突,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呢?

1.克服自卑心理。成绩是评价一个人学习状况的指标,但不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就觉得“低人一等”,不愿意与人交流,怕被人嘲笑。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成绩只是评价标准之一,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否定全部,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还指望别人干什么?反之,如果遇到不如自己的人时,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先要尊重别人。事实上,别人并没有那么差,只是一时不如你而已。

2.学会自我开放。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告诉别人,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至少是否定了外界的力量。我们知道,只有把心窗打开,阳光才会射进来,温暖才会降临。人与人的交流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希望别人走近你,那么就要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流。如果总是心门紧闭,那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3.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长处不是炫耀的资本,短处也不是自卑的借口。案例中,王莉佳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没看到长处,结果一直很郁闷。舞台是留给那些敢于展示自己的人的,当歌声响起的时候,她也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别人的长处,我们要学会欣赏;对于别人的短处,我们要学会包容。对于自己的长处,同样要发现并不断肯定,如果缺点太多,那只能一点点地改善了。

4.适时地关心他人。交往中,一句真诚的赞美,一声热情的问候,一个灿烂的微笑,都是人际交往的剂。适时地关心他人,能给他人以温暖,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当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时,老师主动劝说,并通过“关窗”这一细节,温暖了一颗冰冷的心。当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就要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会让对方心存感激,走出心理阴霾。

上一篇:神奇的沸水湖 下一篇:警惕食品袋内隐藏的“爆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