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富有真实育人价值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19 03:11:47

追求富有真实育人价值的数学课堂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价值?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怎样打造富有价值的数学课堂?笔者有以下几点构想.

一、融入真实生活,使课堂更具活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必然又要回归生活.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我们要勇于打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我们的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教学高年级的“统计”. 课前教师布置了一道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活动题目,上课时学生们就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探讨,教师也紧紧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统计图. 短短的一节课,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解决问题的编排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活动设计情境,所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大多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 由于受学生的思维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制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的众多信息会对学生的解题产生干扰. 如:会遗漏图文中的文字信息;不能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无法将信息建立相关的联系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花时间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抽象出数学语言,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图意,适时地将图文形式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文字表述形式. 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们把要研究的长方形、正方形特征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搜集资料,整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资料,动手测量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大小,主动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对边、四角异同之处,记录疑点,课堂上学生主动性很强.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构建真正属于学生的知识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 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 内在的主动学习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 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学应用题,教给学生学会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解题障碍. 应用题中经常见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 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如“每个窗口各放2盆花”,问学生:“‘各’是什么意思?”再问:“通过‘每个窗口各放2盆花’你知道了什么?”为加深对此方面的理解,可以通过演示,举例子,说一句话等. 这样练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题意的理解,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三、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有益终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低年级计算中的口算内容很多,培养口算的技能技巧,养成口算的良好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 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 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应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例如:教学“两个修路队共修一条路,3天修完. 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教学中,首先弄清两队修路的天数相等,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道题应怎样解答. 当学生回答第一种解法后,再问:还可怎样列式解答?”当学生完成第二种解法后,我们可以设问:“这道题为什么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呢?如果两队修路天数不同,修路的米数相同,那又可以有几种方法解答呢?”这样从正反两方面,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一篇: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下一篇:小学数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