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复习课语言的艺术性

时间:2022-08-19 03:03:40

谈复习课语言的艺术性

进入初三下学期,毕业班的政治教师都进入了第一轮复习,我们可以推测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是学过的,老师是原来的,远没有以前那股新鲜劲。而教师又要赶时间、抢速度,无法对每个知识点都展开,主要教学是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样的复习课课堂气氛就很容易沉闷下来,因此,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对复习课的效率相当重要。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载体。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地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

那么,政治教师在复习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和要求,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首先,教师的复习语言要求具有启发性、交互性。搞好复习,除了要讲究题目的精挑细选,讲解时教师的语言艺术也相当重要。引导不好,做一题就只会一题,甚至是暂时性理解,无法形成能力,所以在复习语言艺术上需要多研究,发挥出“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思想火花的碰撞作用。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问学生:“没有人让你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怎么就担心落水人淹死呢?”

学生有点无奈:“那我就不下去了。”

我接着问:“看到别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你能不能帮助做点什么呢?”

同学答:“我可以拿棍子伸过去,可以喊人、报警。”

老师表扬:“你能很尽力帮助他人,很好!这时怕死是对的!所以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

通过耐心引导和开放式的互动交流,终于让学生的跳跃式思维回到正轨上。

针对第二种错误,我故意装作不懂发问:“生命是宝贵的!落水的儿童正在挣扎,他也知道这个道理啊!可就是没法爬上岸呀!”(大家都笑)

学生降低声音分贝说:“我是说我自己的生命。”

我安慰道“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错!但是不能见死不救呀!因为生命宝贵,所以发现险情,量力而行吧!”

通过教师的引导语言和学生进行交互启发,纠正了学生答题绕着鼓边敲打,不得要旨、词不达意、含糊不清的表达,从而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

其次,对学生使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动机强烈才会产生动力。用什么方式有益无害呢?功利性明显的语言现在对初三的学生已经“OUT”(落后)了,跑题的话题有干扰学习思路的负作用。在复习阶段,学生精神容易疲惫,如果课堂气氛如同一杯白开水,对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教学中我使用尝试激励法,激发学生投入热情,推动学生协同我完成预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主动地汲取老师安排的知识点,而不是强压给学生,这就需要用语言艺术来创造他们的需要,变学生的被动复习为主动完成。在复习课中我经常要求学生自行先行整理知识结构,怕学生没耐心,我先“煽动”一下:“初三的同学整理以前的知识,80%同学是没问题的,大家试试看,你的水平是20%之列还是80%之中”。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让单调的复习课消除睡意、情绪提振,以实现复习课的目的。做练习题前,我故意说别班同学的做题情况(适当调高目标),用别人的优秀表现刺激学生好胜、不服输的斗志,情绪被调动,潜能得到开发。有时我又特意强调某些题是体现综合能力,有一定难度容易出错,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上进心,使学生穷尽所能、集中精神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至少可以使学生的做题态度有了保障。通过这些语言上的调节实现激励学习主体、盘活复习课堂的目的。

再次,复习教学中同时要重视生成性语言原则,不可一切按照备课的思路死搬硬套。备课只是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等进行“先行性预设”,教学语言是处于动态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复习课中很多老师备课相当仔细,课堂安排得充实、井然有序,这是常态的教学安排,但是有时候学生反映出的问题不是我们想象和设计的那样(出现备课充分,备学生情况不足),这些非预计的问题场景,可能是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教师对学生理解思维把握不准而出现的课堂疑问,可能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产生“共鸣”后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疑问,教师要善抓机遇,临“危”不乱,借力发力。如在讲解一道关于教师工作的选择题时,一学生认为老师“工作轻松、清闲,没有工作压力”选项是对的,对此,我强制纠正是毫无意义的事,借此我表露教书的辛苦之处无人知的心声,真是呕心沥血,可能会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吧!同时我把学生发生的错误作为励志教育的机会(因为该生有厌学倾向),打趣他说“希望你多努力,争取将来有条件做一名人民教师,让你轻松、清闲地做老师”。错处没尴尬,意外变素材,师生皆欢愉!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参与、会思考、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这就是复习课所需要的课堂。

最后,对教材组织复习时语言要精炼、准确。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难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有详有略,详略得体,让难点不难、易处不繁、详略得体、词约旨丰。

“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政治课教学具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来为自己服务的独特优势,而优化课堂语言对增强政治复习课的效率,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复习活动,是复习课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政治课教师应努力发掘自己的语言特色,运用语言艺术来提升政治课教学效果,让教学设想成真、目标到位。

努力使你的教学语言成为复习课上学生的指路明星吧!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五中)

上一篇:初中生排球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一路用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