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中学学困生教育转化措施

时间:2022-08-19 02:46:02

贫困山区中学学困生教育转化措施

“学困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而由于主客观原因使之与该生所在学校达到的学习水平,以及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本文主要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中学由于经济条件的因素,“学困生”的处境与转化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降低辍学率,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做好“学困生”的管理、教育和转化工作。对待“学困生”,我们永远不能采取放弃,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而应把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当成重点工作来抓。那么,这一项工作又应如何进行呢?

一、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贫困地区的中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成绩的好坏非常重视,成绩好的学生便成了老师和学校手中的宝,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便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提高学校升学率与荣誉的筹码。而“学困生”却被无情地打入“冷宫”,只要你成绩不好,便只能是个差生,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这样的教育态度造成的结果便是:在外人看来,也许学校的升学率真的有所提高了,殊不知许许多多求知的心灵却因此而被扼杀了。大量的“学困生”因为觉得前途无望而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业。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早转变观念,对待学生要做到有教无类,广开“育”路,让更多学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发展。广开“育”路,就是对学生不仅仅是进行单方面的教育,而是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全方位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成绩不是学生的一切,我们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各种环境,在教育上实行“大锅饭”或者“一刀切”都是非常错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关键。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对待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尽量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加以挖掘、培养,这时我们就要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充分办好学校的第二课堂,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英雄还是有他们的用武之地的。

社团活动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关键之一。“学困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的,著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主张:“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就要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当中有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对色彩特别敏感,有的歌喉特别优美,有的运动细胞异常活跃,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对花花草草的研究情有独钟……这些,都应成为我们要发现的闪光点。要开展各种相应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记者团、艺术协会、体育班、花卉小组、播音站、外语角等等。在第二课堂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这样,他们有朝一日也会成为一块好材、成为一块宝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开放的,这就有如攥紧了沙子的手掌,可能攥得越紧,流失的沙子也就越多,因而我们应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让更多“沙子”都能找到立足之处,这样我们淘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粒金子。

二、博学而师,教书育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一旦他们走出了家门,进入了学校,老师便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角色。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总会受到学校生活的影响,而老师作为教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要时时注意为人师表的形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只有对工作对学生热爱了,你才能把心思放在上面,自觉地为学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然而,仅有一颗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明白你所从事的是教育的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你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是教书并育人。因而这需要你具备渊博的知识与良好的个人修养。

教师的学识渊博与否,首先反映在对教材的运用上。现如今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呆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造成“学困”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不当,对教材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不会灵活变通,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授课,因而课堂总是沉闷、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上课时学生人在教室,心却不知“逃”到哪里去了。长此以往,学生厌学的程度与人数将与日剧增,接下来“学困生”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那么,我们应怎样灵活运用教材,不做教材的“代言人”呢?首先,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把教材当例子,而不是一味地死钻,让教材禁锢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灵活地运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博采众家所长集于一身,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三尺讲台的耕耘只有时时补充营养,不断培育,才能吸引更多的花朵扎根于此,成长于此。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意味着他的教育工作已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所谓的“学困生”,他们都是有着正常的智力的,“学困”仅仅只是态度问题而已。教师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激活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能因有兴趣,进而努力走出“学困”的行列,成为一个在某一领域成绩优异的学生。

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待学生不能持有偏见,要认识到在自己的心灵天平上,每个学生的份量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们,并对其多一份爱心,多一点鼓励。激励应该成为教育的态度,真诚的,肯定的鼓励可以将心比心,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中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困生”就能感受到爱的温暖,感觉自己并没有被遗忘,被歧视。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渐渐地对老师除去了防备,向老师袒露心声,这样,他们由对老师的兴趣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兴趣,进而走出“学困”的行列。博学然后师之,教书并且育人,这样我们就能从兴趣这一个环节上打开“学困生”的心门,对其进行转化教育工作。

三、引进心理辅导老师,建起一扇心灵之窗

“学困生”形成“学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除了外在的因素外,还有来自心灵上的内在因素。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懂得从心理入手,寻找打开他们心录之窗的链条。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是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既要上课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学习,这种既当爹又当娘的工作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他们的工作就很少能顾及到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那些贫困边远山区中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师资力量上都是尽量从简的,一个老师当了班主任的同时还要上几个班级的课,这样“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会变得难上加难。这时,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边远山区中学引进心理辅导老师,双管齐下,在学习与心理上,同时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心理辅导老师是山区贫困中学所严重缺失的资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心严重缺失。长期以来,他们都是身处一种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好坏的环境当中,被看成是班上的“另类”,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关怀。久而久之,他们便因失去信心而逐渐厌学,进而产生消极心理,最终对学习和对老师产生一种抵制的态度。这时候,我们就要引进心理辅导老师,从心理这个链条打开“学困生”的心窗。育人先育心,育心先知心。让心理辅导老师来完成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这样当“学困生”自信心不足,有苦无人诉的时候,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可以适时地来到他们的身边,打开他们的心窗,倾听他们各种各样的心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知道如何让他们重建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学困生”身临困境,受人鄙视,自信心严重缺乏,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就要从适时的肯定与鼓励,真切的关爱,细心的关怀等细微之处入手,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困生”的特长之处,我们要给予肯定并加以鼓励,因为这正是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自信心也是最容易从这方面建起。此外,我们又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这种关爱又必须是细微与真诚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最主要的运用就在批改作业时,习惯只打个“√”或“×”,然后评上一个分数或者等级,没有任何评语,特别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有的老师由于工作太忙,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有时竟只打上一个“阅”字,殊不知这无形中已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巧妙地运用评语。但是,作为教师,每天要批改上百本作业,若是给每位学生都进行全面的评价,写大篇幅的评语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不防试着运用一下微型评语。微型评语是一种作业批改方式,它篇幅短小,针对性强,而且信手拈来。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深切关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无形中的沟通。那么,如何写微型评语呢?在此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例如:“你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聪明的同时,记得还要细心哦”“再自信一点,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你的文章让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简单而真诚的关怀、鼓励与肯定,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应用这种教育方法。我们的提问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好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照顾那些“学困生”,他们中有的口才好,就让他(她)读读文章;有的喜欢阅读,就让他(她)起来给大家讲讲故事;有的喜欢歌舞戏剧之类的,就让他(她)给大家来一段课本剧表演……另外,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把握,而且还要适时的提示、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实行“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单凭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首先,贫困边远山区中学最紧迫的困难便是资金问题。这些学校往往都是硬件设施落后,软件设施几乎没有,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要以地方的教育事业为重。贫困边远山区中学最普遍的问题便是师资力量的缺乏,由于贫困落后,好的老师都留不住,人才外流现象特别严重,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师待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大力发展地方的教育事业,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学校的发展建设,各种学生社团的开展,心理辅导老师的引进,教师的培养,一些贫困生的困难的解决等等这些,都要动用到资金,而没有资金,便是无从谈起的,而这些资金又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了。此外,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学校还应注重和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为“学困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更多的孩子有书读的同时能读好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社会都应一起来行动,充分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教育是整个民族的问题,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山区的孩子渴望知识,山区的孩子需要教育,山区的“贫困生”走出“学困”行列需要你的帮助,我的支持,需要每一位关心教育工作的人的帮助。当然,对贫困边远山区中学“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要坚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然而前途永远是光明的。教育不只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更是整个民族共同的责任,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迫在眉睫,为山区的“学困生”寻找另一片蓝天,这是整个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使命!

上一篇:畜牧兽医人才培育模式构建 下一篇:学前教育幼儿文学课程定位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