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一体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时间:2022-08-19 01:15:20

“教学案一体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摘要:随着“教学案一体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教学案;问题;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的安排或策划,是一种预设。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各地导学案学习的引导下,本着推进有效教学的目的,我们学校2008级实行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四年的“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中,我校的课堂都是以“教学案”为媒介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理念和经验的限制,课堂中存在不少误区,学校推行的“六要点”教学法理念得不到充分实现。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师并未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教学案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些教师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听课—课下练习”模式,但是并未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只是出于各方面考虑被迫采用了教学案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仍然是新瓶装旧酒,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仍然采用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在公开课、研究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效果非常好,但平时的教学中就穿新鞋走老路。

而另有一部分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忽视了

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成了旁观者。学生上课进行预习、讨论,然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答案展示,整堂课教师没有板书,学生对这节课只能说出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根本上缺乏对教材内

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学生吃的都是夹生饭。

2.学案编写不到位,成为习题集或教辅书

教学案应该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而习题则是检

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因此,习题可以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应该成为全部。但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案”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所以,他们在设计“教学案”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只是把教材以问题、习题、知识点等罗列在一起,认为这就是“教

学案”。

3.教学案的编写整齐划一,体现不出任何的层次感和个性化

教学案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和学情,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学案,让优秀生感到挑战,中等生得到激励,后进生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有所得。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通过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学案,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所有的班级都是一模一样

的。缺少了教师的自主备课,用起来很不方便,另外,对学生的层次体现的不到位,导致优秀生感觉太简单出现吃不饱,而后进生却感到吃力,教学的进度就受到很大影响。

4.教学案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落实不到位

教学案教学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学案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呈现。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合作学习几乎成了优秀生的阵地,他们的反应速度快,理解快,在学习中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其他同学丧失了自主思考的机会,并且造成了依赖。而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摆设,并没有实现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要求。

二、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但如果希望“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教师成为

主导

“教学案一体化”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中对教师给予的学案的预习和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通过讨论对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从而掌握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从教育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启迪。在教学案教学中,教师在宏观上起着引导和指引的作用,通过教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对高中物理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中,通过杂技节目“水流星”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流星”表演中,杯子中的水没有溢出?是不是任何情况下水都不会溢出?达到什么条件水才能不溢出?水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既有情景的引入,又有一系列的问题的指引,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展开小组讨论,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2.科学设计教学案的结构和栏目,体现出层次性

一份好的教学案,必须要有好的结构和栏目。教学案是课堂的预设,要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很好的统一,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案栏目。发给学生的教学案,都是教师的教案,然后从教案出学案,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等栏目外,还可添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像小组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教师(学生)反思等,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在题目或问题的设计中,体现出层次性。

3.高度重视随堂检测,关注学困生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每节课都要进行随堂检测,检测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一道习题,也可以是教学案中的一道例题,总之要能反应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一定留给学生做当堂检测。随堂检测是指对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全面检查,可采用口头测试、书面测试等形式,可以是快速问答、多媒体小检测、小组讨论等。可当堂给出答案,也可收取批改,要多关注及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矫正,使其达标。

4.精心打造教学共同体

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六要点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时效、活力”,打造有效课堂。这其中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多了,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也多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中,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设置合理的小组安排,无论是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的成员搭配,都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上课回答问题的规范,如何回答问题,如何进行小组展示,如何倾听,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等,所以,这些学习不但是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教师学会发挥主导作用,调控课堂。

综上所述,教学案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是通过教学实践引发

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刘俊敏.编写学案需要注意的三个关系[J].现代农村科技,2009(10):44.

[2]王步勇.对“教学案一体化”之浅见[J].教学与管理,2002(19):39.

[3]陆建源.“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探究[J].教师论坛,2007(6):15-17.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

上一篇:“授之以渔”教阅读,提升素质促发展 下一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