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的课堂”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时间:2022-08-19 01:07:24

“颠倒的课堂”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颠倒的课堂”的提出和实践,无疑是对教育模式重建的一个重要探索。“颠倒的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颠倒的课堂 可汗学院 微课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95-02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区社会事务局组织的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学习期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关于“颠倒的课堂”的讲座,彻底地颠覆了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颠倒的课堂”、数字时代、微课程、可汗学院、翻转的课堂等等一系列的词语,刺激着我的大脑,冲击着我麻木已久的神经。再加上黎教授的快乐授课方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原来教学还可以是这样的啊!我深受触动,感觉受益匪浅。

“颠倒的课堂”这个概念是我第一次接触,最近几天,我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打开网络,百度“颠倒课堂”可查阅到一些信息,但多是报道性的介绍,没有实质的课堂重建的过程性范式。于是我结合笔记整理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思考,但愿我拙劣的笔能表达我的想法,并期待大家一起探讨。

近些年来,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一个是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另一个便是教育模式的重建。

从本质上来说,理论依据是杜威在20世纪之交描述的:学习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老师;能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当然,这不是新理念,早已被大家广泛熟知和接受。

“颠倒的课堂”的提出和实践,无疑是对教育模式重建的一个重要探索。

什么是“颠倒的课堂”?颠倒的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颠倒课堂”始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两名化学老师为了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突发奇想开始利用录影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供缺课学生学习。他的一次新尝试,从此刮起了一场改变传统教学的革新之风――“颠倒课堂”。

现在最受欢迎的颠倒课堂――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2004年,可汗上七年级的表妹纳迪亚遇到了数学难题,向这位“数学天才”表哥求助。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可汗帮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妹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门讨教。一时间,可汗忙不过来了。他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他有意识地把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便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没想到,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他们的留言充满了感谢与鼓励,让我欲罢不能。”他又开始尝试制作科学、电脑等相关科目的辅导视频。

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追根溯源,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在这一领域最早开展了研究工作,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方式。马祖尔教授认为,同侪互助教学能使学习更具活力。他论述了学习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的传递,其次是吸收内化。过去教学只重视学习过程第一步“知识传递”,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实验证明同侪互助教学能促进学习的吸收内化,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了1倍。马祖尔教授接着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解决知识传递这一步骤。他认为教师角色可以从演讲者变成教练,把重心放在吸收内化、指导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却没有被发现的误解。

传统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总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颠倒的课堂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第二是知识讲解的过程。传统课堂是先教后学,颠倒的课堂是先学后教。其实先学后教早就成为一种理念被提出,比如变35+10为10+35,也就是说45分钟一节课,教师讲得精,学生练得多。洋泾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都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

现在,“颠倒的课堂”被提出来了,先学后教的模式也发生变化了。那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

思想上

同传统方式相比,新的学习方式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由教师驱动的模式。在新模式下,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像一个导师、指导者,课堂的互动更多。为了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新模式下的老师会自制学习内容,通过共享、动态的测评,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教师能够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因材施教”。

实践上

尝试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用“颠倒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学习制做微课程。在这方面,黎加厚教授给予了我们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和范例,一个手机就是最实际而有效的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知识重点和难点做成微视频后,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配合学习单,测试掌握情况,教师也可据此数据提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后,形成分层或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过程。当微课程用于教育的时候,你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目标为前提,提供正确行为的微视频,学生进行模仿,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养成习惯,使良好行为得以养成或不良行为得以矫正。而用于德育的微视频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无声中实现教育的浸润。

需要思考的问题

颠倒的课堂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外,让课堂成为彼此能够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空。这样的想法自然很是正确。那么:

1.如何让深入的学习能够发生在课外?让课外真正发生深入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只是提前看看课本,如果只是提前做做习题,这不叫颠倒课堂的一部分,这只是预习而已。预习是浅层的,预习过后,课堂上依旧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知识点的讲授。这种预习很早就有了,一点儿也不稀奇,不要误把预习当成颠倒课堂。

能够让课外产生深入学习是要费劲一番心思的。不要忘记了可汗学校之所以能够实现颠倒课堂,就在于可汗所录制的视频讲解课程,能够让学生进行自学,并且其效果不亚于原本教师课堂内讲授知识的质量。学生通过观看讲解的视频,将原本课堂内的事情转移到课外了。

深入的学习可以发生在课外是颠倒课堂的前提,这为课堂内能够展开面对面的思想碰撞成为可能。如果我们真想促成基础教育阶段的颠倒课堂,还要提供有关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深层次地学习。

2.课堂上是否真正能够相互碰撞引向更深层次?课堂内如何产生思想碰撞,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某一层次地徘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我们非常容易在讨论与分享中停滞于某一个层面,而难于深入。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先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很多时候不能怪学生,没有对应的课外学习体系支持,学习有的时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缺乏课堂上有效的点破。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带我们走得很远很远。倘若课堂内没有一人高于同级水平(包括老师),这个时候又该如何呢?是否面对面地思想碰撞还显得如此必须,依旧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呢?如果我们真想促成课堂内的颠倒课堂,就必须认真地思考如何引导和激发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

3.是否对所有的学科教学、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颠倒?颠倒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低年级学生正在起步阶段,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支持。

4.如果我们还想进一步创造更多,甚至创造出超越颠倒课堂的下一代局面,我想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审视细化学习分析系统和学习支持系统,以及它们如何创造出“无形课堂”!

颠倒的课堂带来的最大的冲击是,颠倒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程”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育信息化的结合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它能够帮助教师迅速转变教育教学行为,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区域教学变革。

“颠倒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我想应该是要求我们改变对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种态度。针对现在的具体情况,全部搬用不实际,毕竟现在存在的差异短时间不可能消除,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和对教学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们必须要突破原有的对教学改变的思路,从而创新地做出符合现实的尝试,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颠倒”仅仅是个开始。

上一篇: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 下一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