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探讨

时间:2022-08-18 11:53:22

大学图书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探讨

摘 要:文章就大学图书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在确立中心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同时,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教师讲义、专家报告、专业导航、教师文库和院系专业交流平台等都是院系师生更直接的电子资源,可以更好地为大学师生和学科读者服务。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学科分馆 电子资源 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6938(2010)02-127-03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 Branch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uang Li (Librar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sources in branch library of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The electronic sources in the colleges: textbooks, reports, research publications, are the direct sources for the branch library. And the database guiding system for the special field will bemore effective to serve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branch library; electronic source, discussion

CLC number:G250.74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2-127-03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及基础。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共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图书馆和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发展,院系资料室由于各种不利因素, [1 ]在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和关心下,整合和优化为图书馆学科分馆,形成了以中心馆加多个学科分馆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学科分馆与原院系资料室有着明显的区别,除了收藏统一规划以外,学科分馆的工作和人员都隶属于图书馆统一管理。

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也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科分馆是否有必要建设电子资源?本文通过分析学科分馆电子资源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模式。

1 学科分馆与中心馆的相互关系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已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确定了大学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

图书馆学科分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馆的馆藏文献内容以满足读者群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主。学科分馆的文献资料由中心馆按教学和科研需要配备,与中心馆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确的分工。

由于大学图书馆是以中心馆为核心,分馆辅助服务的形式建设的,学科分馆的指导思想是:资源共享、服务共建、文献分藏和读者分流。[2 ]

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书目数据共享和文献资源共享。凡是中心馆已有、已经购买或者可以获取的数据源,分馆可以无偿利用。分馆和中心馆共享一条书目数据,分别管理各自的馆藏,全校的馆藏在系统中统一揭示,对读者查询、借阅十分方便。文献资源的共享包括印刷本文献和电子资源。对于印刷本文献,由于中心馆和分馆的书目和馆藏信息全部在一个网络系统中,读者可以查询全校范围内文献的收藏分布情况;对于电子资源,通过图书馆门户的认证系统,读者只要登陆图书馆网络都可以查询和下载。

服务共建是强调图书馆资源的共性,但是各学科分馆要保持学科特色。

文献分藏是指各学科分馆收藏专业文献,中心馆收藏基础书和某些特藏,这样可以方便各院系读者就近利用文献,同时缓解中心馆的压力。

读者分流不仅体现在读者分布到各分馆的数量上,重要的是对读者群的分离。由于各学科分馆主要收藏专业性强的文献,需求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而本科生则多数在基础文献利用上,因此各分馆的读者主体是院系的教师和研究生。

2 图书馆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又称电子馆藏、电子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是在电子设备和网络环境支持下,图书馆通过一定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电子信息。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在当今图书馆中,电子资源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3]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常见的电子资源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数字光盘等。非正式出版的电子文献同样是重要的文献资源,主要有电子新闻、电子邮件、电子布告和电子论坛等。

电子资源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一直伴随着知识产权、保存等方面问题,但无与伦比的优点使其能保持不可阻挡的强劲发展。其主要优点有:整合性强、时效性好、检索方式多和能满足个性化需求。[4 ]

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电子资源建设,通常的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有以下两种常用方式:(1)自建馆藏特色数据库;(2)自建网络资源导航库;(3)建立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联盟。对读者对电子资源利用的调查表明:读者对目前的电子资源和围绕电子资源提供的服务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5 ]但是,与印本文献相比,电子资源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6 ]

电子资源有信息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可对信息进行各种处理,检索快速便捷,图文声像丰富,交互性强,生产成本低,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方便,信息获取快,更新速度快等特征。这些特征使电子资源的建设迅速,在中心馆受到极大重视,同时,也容易忽视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经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中心馆的电子资源建设是各个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工作,相对而言,对各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考虑。

针对目前对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缺乏的现状,首先应该明确学科分馆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与中心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规划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的任务和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 分馆对电子资源的需求

在馆藏和服务方面,学科分馆与中心馆相比,收藏更注重专业特色、强调学术性,更能满足本专业读者的文献需求。在通常的馆藏建设中,分馆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

人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读者需求:大多数分馆工作人员具备本学科的专业背景,同时又有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经验,常年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和学生近距离接触,能够追踪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信息和学术前沿,并及时获取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师生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

除了正常的采购渠道外,分馆还能利用其他多种途径补充专业文献,如教师的出访和参加国际交流的资料。这些资料院系教师往往希望交给学科分馆保存。各种学术团体和基金会对院系的赞助或捐助,这些捐助的文献资料都以特藏的形式保存在学科分馆中。接受院系教师或眷属、以及离退休教师的捐赠等。这些文献在中心馆很难受到重视,但是在学科分馆,却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学科分馆中,另一个重要的收藏是汇集院系教师的学术成果,并形成特藏。如教师文库、学位论文、学术报告。尤其是在一些著名大学和一些著名的学科,这些收藏不仅对本院系师生重要,还可以形成特色收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产生影响。

随着电子资料的发展,这些在印刷本收藏中学科分馆的重要性,对于学科分馆中电子资源的建设,具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科分馆中,分馆工作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了解和知识可以很好地帮助院系师生使用各种数据库。这些工作人员经常与院系教师和学生交流,对院系的研究状况,包括一些教师和团组的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该学科的电子资源掌握比普通读者更加深入。如一些常用的专业数据库、专业电子刊物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学科分馆工作人员可以建立相应的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使院系教师和研究生能更加方便地使用中心馆和网络数据资源。

由于学科分馆的专业特点,与各专业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关系非常密切,文献交流和共享更加直接。有些在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需要特定用户使用的电子资源,可以通过学科分馆的合作关系,供院系师生使用。在一些专业图书馆的特色收藏,通常也会通过学科分馆电子资源的建设,成为该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特色。这些都可以在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导航中提供。

因此,与中心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相比,在学科分馆中的电子资源建设应该以电子资源导航为主。

在数据库的电子资源建设中,学科分馆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内容上看,学科分馆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终端,是专为院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除了正常的图书馆文献服务功能外,还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中心馆更加紧密和直接。一些在中心馆无法直接获得或者只对院系有重要价值的资源,在学科分馆中能获得并被充分利用。

教师讲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在教师的讲义都是以电子版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些电子讲义以及讨论都可以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在分馆的数据库资源中。

学术报告:大量的学术交流,专家报告都是电子版进行的。在一般的院系中,每星期平均都有1-2个专家报告,通常这些报告的内容都是研究前沿。这些报告的电子资源收藏是其他任何收藏都无法完成的。

学位论文:对于一个院系,其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尽管在各个层面,国家和中心馆都有学位论文的数据库,但是这些学位论文输入到数据库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在学科分馆中,与院系师生的紧密联系,可以及时地与教师和学生沟通,签订协议,及时入库,以更短的时间服务于本院系师生。

研究交流平台:在一个专业领域,尤其是对院系的研究,一个电子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很好地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研究水平。

对这些资源的电子建设,对院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分馆直接为院系服务,院系也愿意安排学生来建设和维护这些电子资源。

4 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

在印刷本馆藏中,各学科分馆在院系的专业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点被各大学图书馆所积极支持。但是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由于各中心馆都对电子资源的建设技术和经费投入很大,而在学科分馆建设电子资源却被忽视了。

大学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一般都收藏巨大的纸质文献资源。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把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资源。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大学图书馆,其电子资源建设都不是能在短时间和低成本建设起来的。因此,在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常常是建立图书馆集团的联盟形式,对资源的共享和共同采购。对于这些大的数据库建设工程,分馆的电子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利用,对学科分馆所收藏的纸质文献的数字化,也需要中心馆来进行,然后列入统一的中心馆数据库。

因此,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必须依托与中心馆来进行。

与大学图书馆的任务一致,学科分馆的主要任务是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已经购买的各种资源。然而,与一般图书馆有别的是,大学图书馆的中心任务是为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服务。因此,大学图书馆既要考虑到教师的科研需要,同时,还必须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些任务在直接服务与院系的学科分馆中更加充分地体现。

针对学科分馆的特点和任务、以及与中心馆的关系,对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建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和规划。

由学科分馆的特点,电子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几个部分:专业导航、教师讲义库、教师文库、学术报告库、学位论文库、常用计算机软件库和院系交流平台五个部分。

专业导航系统:目前国内图书馆主要使用的网页导航方式有:语种、文献类型、学科分类、名称检索、西文电子期刊的字母顺序索引等。对于学科分馆的导航系统,由于学科类别单一,可以将中心馆的学科分类中的类别移植到分馆的导航系统中,进行文献类型和名称检索。也可以直接利用中心馆的导航系统进行检索。对本专业的相关数据库网址进行链接。

对于学科分馆来说,更重要的是建立小型数据库和院系交流平台。

教师讲义库:收集院系教师的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的电子讲义、教师的多媒体课件。按照课程名称进行分类存储和查询。

教师文库:收集本院系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电子版。按照教师名和论文题目进行存储和查询。

学术报告库:收集来院系进行学术报告的专家学者的电子报告,和本院系教师和学生的报告电子版。可以按照专家名和报告题目进行分类存储和查询。

学位论文库:收集本院系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按照论文题目、导师名和学生名进行存储和查询。

常用软件库:收集院系研究所需的常用计算机软件,供教师和学生下载使用。在收集这些软件时,应该注意版权和使用权限。

学术交流平台:让本院系的学生负责承担学术交流平台,供院系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对问题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

学科分馆的电子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院系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完成。唯一的问题是这些数据库的存储。其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学科分馆中放置独立的存储设备,另一种就是在中心馆的存储设备中给学科分馆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在学科分馆中配置小型的服务器。

5 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分馆电子资源建设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采用院系与图书馆共建的模式,可以建设具有特色,能更加直接为院系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电子数据库和学术平台。真正达到图书馆设置学科分馆的目的。在学科分馆进行电子资源建设,成本低,资源丰富,利用效率高,是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必须考虑的电子资源建设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延海,周西平.高校系资料室建设质疑[J] 图书馆建设,1999,(2):24.

[2]沈正华.北京大学图书馆分馆工作对教学科研的保障作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2):27.

[3]李平,初景利.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51.

[4]谢礼妹,陈丽萍.探寻电子资源建设与印本资源建设的平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87.

[5]杨毅等,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读者调查[J]信息资源建设, 2006,(9):39.

[6]Elka Tenner, Suzanne D. Gyeszly and Julia M. Rholes, Electronic and traditional sources for a newly established branch library:product availability and user preferences[J]. OCLC System & Services, 1998,(14):145.

作者简介:黄力,女,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元数据在汉语文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2007~国外信息权利研究状况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