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课堂结合CBL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2-08-18 11:46:30

反转课堂结合CBL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反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文尝试将反转课堂与CBL教学方式相结合运用到神经外科教学中,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反响良好。

关键词:反转课堂;CBL;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67-02

一、神经外科教学的特点及难点

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神经外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①其专科性比较强、概念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理解;②包括的内容广泛,专业名词术语较多,知识点分散,学生记忆困难;③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病理、反射通路等内容纷繁复杂,临床病例复杂多变,学生掌握困难;④神经外科学在医学院校本科生和八年制外科教学中是非主干课程,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认识都比较肤浅。

目前传统的神经外科教学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并且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将复杂的神经外科理论和多变的神经外科疾病讲解清楚,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神经外科教学的难点。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系统性,有利于理论课的讲授,仍然是目前绝大多数教学的主要模式,但其缺点在于学科间缺少有机联系,始终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全程灌输教学,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致使学生缺乏纵向思维,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容易造成只看局部、不看宏观的陋习。

三、反转课堂的应用现状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反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讲授基本知识,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听播客、查阅文献、阅读电子书等途径自主完成学习,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讨论,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同学交流。在课后,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反转课堂在国内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尽管它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知识的机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缺少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个人成果资源的共享。如果神经外科学采用开放式教学,由于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且水平参差不齐,这样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如果只给予学生问题式引导,但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所以必然存在部分学生跟不上的现象。

四、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

CBL,顾名思义,是以提供实际病例为基础的教学,在案例学习提供的情景中,学生可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自主地进行分析或决策。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案例一般以病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对病案的分析,模拟医生身份直接面对患者的过程。CBL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寓理论于实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及临床决策能力。但CBL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学过程占用时间长,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由于临床医学的独特性,将反转课堂与CBL教学法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CBL法能使反转课堂的课前自学和知识内化更有目标性,使学习任务由模拟到真实逐级递进,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病例,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支撑材料。因此,本课题尝试将反转课堂与CBL法结合起来,以改变传统课堂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同时利用微视频、微信等多种手段作为推送学习资料的途径,通过进阶提问,创造可流动的、互动和个性化的灵活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形成更为有效的互补性教学方式。

本文中我们尝试将反转课堂与CBL相结合,运用到临床医学八年制四年级的“颅内肿瘤、脑脓肿”教学改革中,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的见习,对临床常见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八年制的学生整体思维比较活跃,综合素质比较高,能够大胆自由的进行讨论,能够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课前准备工作

1.带有设定问题的视频制作。课前由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综合运用录屏、PPT演示、动画播放及音频讲解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颅内肿瘤和脑脓肿的授课内容分解制作成9段时长5~10分钟的微视频,每段视频开头设定1~2个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突出相关知识点。

2.典型CBL病例资料收集。我们将颅内肿瘤和脑脓肿这两部分看似不关联的内容,通过一个典型的临床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序贯性。病例摘要:患者因“右侧肢体乏力三月,加重伴头痛半月”入院,头颅MRI显示“左侧额叶镰旁脑膜瘤”,术前检查完善后患者行脑膜瘤切除术,术中全切肿瘤,手术顺利,术后患者病情恢复理想,右侧肢体肌力较术前好转,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7天拆线后发现头部切口皮下积液,予以穿刺加压包扎,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患者切口局部裂开伴积液外流,当地医院予以皮瓣下穿刺置管引流,5天后患者出现高热,右侧肢体肌力再次下降,复查头颅CT显示术区囊性占位,考虑脑脓肿。患者再次入住我院,头颅增强磁共振显示术区囊性占位,囊壁强化明显,考虑脑脓肿。由于脓肿囊壁较薄,手术时机不成熟,我们暂时予以稳可信+罗氏芬+甲硝唑三联抗炎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右侧肢体肌力进行性下降,同时出现部分运动性失语伴二便失禁,复查头颅MRI显示脑脓肿体积较前增大,遂急诊行去骨瓣减压+脓肿穿刺引流术,术后患者症状随即明显改善,我们继续三联抗感染治疗,疗程共4周,之后复查增强MRI显示脓肿基本消失,最后患者出院,继续口服SMZ,目前患者病情完全康复。

3.课前1~2周将上述9段带有问题的微视频和CBL病例完整资料制作成光盘发给学员,同时将视频共享到学院教学平台、网络云端,方便学员随时下载观看;鼓励学员通过翻阅专业书籍、搜索文献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资料。

4.通过“微信群”的形式创建学习小组,微信群名为“反转课堂结合CBL教学群”。群内学员被随机分为3组;师生之间、学员之间通过微信流,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进展情况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学员通过交流可以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二)正式授课(共3学时,每节课40分钟)

课堂1:由学员代表宣讲并回答脑肿瘤视频中准备的4个问题,然后不同小组间展开讨论,每个问题持续约10分钟。

课堂2:由学员代表宣讲并回答脑脓肿视频中准备的4个问题,然后不同小组间展开讨论,每个问题持续约10分钟。

课堂3:教师对上两节课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点评;结合临床案例,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强化学员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

课后教师对此次课程进行评价,学员利用课后作业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前及课中问题解决的印象。同时,学员之间仍可利用协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或与教师互动探讨,共同促进知识的内化。

(四)效果评估

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生们上课时踊跃发言,将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充分的与大家进行交流;组组之间的讨论也尤为激烈,通过交流讨论,强化了大家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微信群为主的资料推送和交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密切充分。但由于课时少,实战经验不足,反转课堂和CBL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仍需要更多的课堂验证。

参考文献:

[1]杨志林,柯以铨,王建奇.神经外科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928-1929.

[2]曲友直,高国栋.神经外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6):488-490.

[3]王晋,蔡弘扬.结合PBL教学法与翻转课堂进行生理学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0):59-60.

[4]徐纪伟,孙丹华.组织学与胚胎学反转课堂实验教学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7):98-99.

上一篇:北斗卫星对智慧农业的作用与应用探讨 下一篇:监测评价教育现代化进程需关注基础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