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18 11:10:06

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意见

今年以来,连续遭受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给全乡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农业、基础设施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为了及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奋力夺取抗灾自救、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按照县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委政府办公室《关于暴雨洪灾毁损住房重建补助办法的通知》文件,现就抗灾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确保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取得实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抓四结合”(即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灾后重建与防灾减灾避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争创全省“三级联创”示范县相结合,与“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的要求,切实搞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各项工作中。

(二)目标任务。全民总动员,奋战三个月,打一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攻坚战,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受灾户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受灾群众“五有”、“二不”(即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疗,不病倒、不饿倒),确保房屋重建户十月底前迁入新居。

(三)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安排”,继续把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一抓到底,争取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主体作用,加大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逐级公示的原则,救灾款物发放、房屋重建补助标准实行乡、村、社逐级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突出重点,精心部署,全力以赴抓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

的各项工作

(一)及时排查险情隐患。各村和相关部门要深入受灾户、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水库、山坪塘、毁损水渠、河道、农村住房、学校、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加强排查,建立预警机制,发现险情要及时妥善处置。国土部门和各村要对被洪水淹没和已经发生地质灾害地段的周围住户进行监测,特别是对重点险段要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对受到潜在地质威胁的住房,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避让、安置方案。

(二)奋力抓好灾区生产自救工作。一是切实搞好农业生产。

全力抓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围绕县政府“223355”目标思路开展工作,全乡今年生产自救和晚秋生产任务是:再生稻100亩、秋洋芋2500亩、秋红苕500亩、秋玉米350亩、秋大豆150亩、秋菜3500亩,家畜4000头,家禽40000只,人平增粮50斤,人平增收50元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切实抓好大春田间管理,着力搞好田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现有农作物增产增收;对因洪灾造成无收成的农作物要及时改种;要督促各村社抓好晚秋生产,制定好晚秋生产计划,重点抓好秋洋芋、秋红苕、秋玉米、再生稻、秋菜的生产,保证晚秋作物种子的供应,确保人均增种2分粮2分菜。

(三)大力实施房屋重建工作。

一是要明确责任。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工作实行乡党政领导牵头,落实村社、机关干部帮扶责任,明确房屋重建的实施主体是受灾户,工作发动主体是村社(社区),责任主体是驻村,联系片的工作组。建设部门负责重建房屋的户型设计、集镇规划、房屋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建设、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和乡村干部共同负责房屋重建选址工作,逐户落实选址方案,做到一避(避开泥石流和滑坡),二让(让开水路、让开低洼地段),三高(高地、高坡、高处选址,抬高基脚),要确保在一周内选好址。

二是要明确时间进度。要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倒排工期,实行倒计时,各村每十天向乡党委、政府报告一次受灾群众住房建设情况,党委、政府对各村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较好、按时完成任务的村给予表扬,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村,支部、村委会、驻村联系户干部,向党委、政府作出检查,并通报批评,追查责任。

三是要量力而行。对重建户要充分考虑当地住房整体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在建设形式上,要以分散建房为主,相对集中为辅,采取异地新建、成片联建、购买旧房、落户城镇等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多样的办法,根据受灾群众的自救能力,因地制宜、因户而异,不搞一刀切。同时,对那些无序建设、不符合要求的,政府不予建房补助。

三、落实政策,齐抓共管,全力支持受灾群众住房建设工作

受灾群众房屋重建坚持“统一规划、分户联建、自行负责、适当补助”原则,按照“自己筹一点、亲朋帮一点、社会捐一点、银行贷一点、保险赔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好家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下优惠政策,特用于今年以来暴雨洪灾和地质灾害造成的住房毁损。经民政、建设、国土等部门鉴定确需改建、重建、迁建的农村受灾户(含乡镇场镇住户),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关于建设方面。取消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涉及

建设部门的一切费用(含图纸设计费、地形测绘费、房屋产权登记费、工本费、测绘费)。

(二)关于国土方面。取消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涉及

国土部门的一切费用。

(三)关于林业方面。用于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而采

伐、购买林木,林业部门免收育林基金,采伐指标在自用材限额指标内解决,保证建房所需。

(四)关于税收方面。地税部门对受灾农民改建、重建、迁

建或受灾房购买房屋(含在城镇购房),经受灾群众申请、民政部门证明、地税部门审查属实,涉及地税的一律免征。

(五)关于电力方面。电力部门要确保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用电所需,将受灾群众用电设施及时架设、安装到新建房屋,并安装好用户表,只收取材料成本价,免收工时费、增容费。

凡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在城市(镇)规划区外的,可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凭民政部门证明到相关部门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并享受以上优惠政策,在城镇规划区内的必须服从统一规划,受灾户申请后,民政、建设、国土等部门集中联合办公,简化程序,及时办结相关手续。

四、重建补助的对象

今年“6.18”、“7.5”、“7.18”暴雨洪灾中住房全部垮塌户、地质灾害避让户、危房不能居住户、部分毁损户。

五、重建补助的标准

(一)住房全部垮塌户:每户补助1500元,并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500元。

(二)地质灾害避让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200元。

(三)危房不能居住户:每户补助1000元,并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100元。

(四)房屋部分毁损户(通过维修、加固能居住的):每户补助300元。

(五)鼓励购买城镇住房和农村闲置住房或投亲靠友居住,同等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

六、重建补助的办法

先修建,竣工后,由建房户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兑现应享受的补助资金。

七、重建奖惩的措施

(一)在20*年10月31日前建成(购买)住房,并搬进新居的全额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另奖励每户搬家费300元。

(二)在20*年11月30日前建成(购买)住房,并搬进新居的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的90%。

(三)在20*年12月31日前建成(购买)住房,并搬进新居的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的80%。

(四)在20*年12月31日后建成(购买)住房的户原则上不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

八、重建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调查核实,张榜公布。各级干部必深入村社,逐户调查核实受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锁定建房补助对象,由村委会张榜公布,无异议后,再由乡人民政府张榜公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灾情真实,对象准确。

(二)本人申请,登记造册。各受灾户在住房重建竣工后,向乡人民政府申请验收,乡人民政府对申请户登记造册,并向县级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三)严格审查,对照验收。村委会对建房补助对象,先实地对照初审,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别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乡人民政府和联系乡的县级部门依照名册深入村社按照要求对照验收,乡主要领导和联系乡的部门领导分别签字,住房重建核灾组再抽查核实认定住房重建完成情况。

(四)集体审批,银行直发。乡人民政府对建房补助对象的核查、验收实行集体审批,严禁搞“一言堂”,优亲厚友。联系乡的县级部门要主动监督,县民政局把关审批,不准提高补助标准,放宽条件,延后时间,县电视台要对外宣传补助情况。在确定了补助对象和住房重建竣工验收合格后,由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查确定,按照“受灾户申请,群众评议并公示,乡人民政府审核上报,核灾组核灾,县民政部门审批,县财政直接通过农村信用社打卡直发灾民手中”的程序发放补助资金。

九、严肃纪律,民主监督。

监督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平均分配、挪作它用等现象,凡灾民以欺骗手段领取建房补助资金,除如数追回所领补助资金外,还要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确保资金正确使用,对象准确,补助标准得当。

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毁损住房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各级干部务必站在讲政治、讲和谐、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分类指导,责任到。人。将住房灾后重建工作纳入“惠民行动”内容,与“惠民行动”目标任务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验收,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实行“双包五定”责任制,实行乡党政领导包片,乡干部、村、社干部包户,定任务、定时间、定干部、定质量、定安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住房重建工作落实到位,按时完成重建任务,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上一篇:术后饮食护理论文 下一篇:报刊流行词语修辞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