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体会

时间:2022-08-18 09:41:33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1 - 1437 - 02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老年;麻醉

为了探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手术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我们将70例该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0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手术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60岁~7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种类:胆系疾患28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20例,肠梗阻及结肠癌12例,其他10例。

1.2 麻醉方法:观察组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开放静脉通道,经鼻吸氧,于硬膜外腔内注入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3mL~5mL,待确定阻滞平面和麻醉深度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由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2~4)pg/kg,乳剂依托咪酯(0.1~0.3)mg/kg,阿曲可宁0.4 mg/kg,同时改用面罩给100%氧气,去氮2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呼吸机,调节潮气量至(400~500)mL,术中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和0.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4mL~5mL。在关闭腹腔时,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1.0~1.5)mg或者术毕连接镇痛泵出手术室,以防治术后疼痛。对照组以芬太尼(0.4~0.5)µg/kg,阿曲可宁(0.3~0.4)mg/kg,每30min―40min静脉输注1次,依麻醉深度调节安氟醚吸入浓度。

1.3 观察指标:患者术前、麻醉剂、切皮、探查及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在麻醉手术期MAP和HR变化比较:两组在麻醉后(术前)MAP和HR值都有明显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如以麻醉后(术前)的MAP和 HR水平为基线值,那么观察组MAP值在探查时有明显降低,但在切皮和术毕则无显著改变,而对照组在切皮和术毕 MAP有明显回升,甚至高于麻醉前(P

2.2 两组苏醒后拔管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苏醒

2.3 两组术后(

3讨论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其全身多器官功能减退,代谢能力下降,对物清除作用减低以及对手术应激耐受能力较差,使其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升,甚至出现麻醉意外[1]。虽然全身麻醉可保持良好通气,但由于其对物清除作用下降,对镇静及止痛剂抑制作用都很敏感,常使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导致术后并发症及危险性加大,又由于在麻醉深度变浅或消失时出现切口疼痛、烦躁不安呼吸受限、交感神经功能紧张度增高等,加重心肌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律失常而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猝死。硬膜外加浅全身麻醉的的方法具有止痛充分、肌松度良好,充分供氧等优点,能保证手术操作顺利进行,可减少麻醉剂的用量,降低其对呼吸循环的毒副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手术患者的理想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建共,房明,严相默.全麻联合上胸硬膜外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2―383.

上一篇:浅谈与血液透析患者沟通的好处 下一篇:沟通技巧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