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18 08:07:17

试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比赛,不断地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笔者深入自己的课堂,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经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想法,现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教师合理安排资源利用,提升课堂整体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资源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满足不了现有的学习形式。学校缺乏某些配套的视频和音频设备,在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往往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具体深入。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尽量精彩地展现这些知识点,通过较为具体的描述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当然,在课堂上学生也是一种课堂资源,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刺激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教育经历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接。总之,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关注各种教育资源并能合理利用。

二、增强导课的有效性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必须要有精彩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转移、吸引学生的注意到课堂,每节课我的导课都颇费心机。如在必修课内容《信息的检索和方法》中我用电影《手机》趣味片断引课;在《数据库》一课我用上淘宝买东西这一举措导课,在选修课内容《视频的编辑和处理》一课我选择了许多有趣的学生相片,制作成相片MTV,学生在悦耳的音乐中陶醉在精美的作品中。各种方法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或者轻松愉快的气氛,或者好奇的心情,或者怀疑的心态,或者竞争的心情等等,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的时候,就是有效的导课了。

三、以任务展开学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新课改要求面向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当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兴趣。

通常情况下设计课堂任务,都会有必做任务和提高任务。其中必做的任务针对动手能力一般的学生,而提高任务主要是针对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学生通过完成这两种任务来达到知识的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完成任务,有时候会对任务进行加工。比如在上必修模块《excel的排序和筛选》时,就以破案这样的形式来加工任务单。学生必须通过对excel筛选来获取密码一一破案。学生对这样的任务形式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个个都在比谁破案最快。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斗志。还有在上选修模块《flash的综合复习课》时,利用难度逐层递增的方式,并为每个任务命名来设计任务单,如小试牛刀――真刀真枪――华山论剑――笑傲江湖。

四、注重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它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态度积极。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应与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可采取观察行为表现、考查学习精神的日常表现评价,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回复教师的论坛提问等网络交流评价,以及书面考试等形式。评价主体方面,也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学完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查看自己个人FTP中作品、作业的质量,写下如“自己有哪些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地促进后续学习。高中新课改必修选修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活动成果与他人或他组相互对比、评价,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通过网上搜索竞赛、个人主页评比、动漫制作比赛、广告海报评比等竞赛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校营造健康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氛围,让学生喜欢信息课,通过多元评价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必将用心对待课堂的每一个45分钟,必须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能应对老师多元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就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提升的过程,以上四点只是个人在日常教学中所应有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何克抗 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余文森《课堂高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3]《教育中的计算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4]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2。

上一篇:我国现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 下一篇:“学思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