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18 07:59:17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有些企业注重资深企业的结构调整, 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又有些企业则从建立企业文化这个基础入手,旨在提高整个企业团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慢慢过渡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竞争是未来企业更高层次的竞争。民营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做大做强,必须突破企业文化的瓶颈并不断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形成积极进取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制胜确立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与生产经营相比,文化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认知不足。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企业文化存在“五缺”:缺少规划、缺少机构、缺少经费、缺少阵地、缺少活动。

2、部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尚未形成。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家虽有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但有些企业文化层次偏低,很大一部分职工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管理能力欠缺,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价值观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上。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与企业管理缺乏有机结合,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

4、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尚未形成。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家族情感型和制度约束型,实行家族式集权管理模式,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

5、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尚未形成。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载体形式、内容 、方法手段都比较单一;企业文化无特色,不能给职工以亲切感和认同感,起不到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

1、注重改进家族式制度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改革和企业文化创新。一要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对传统的家族血缘文化进行理性的变革,在不断弱化家族意识的基础上促成企业理念的变革,使民营企业完成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的转变,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二要建立科学的治理机制。企业必须树立在“分权”基础上相互协作的意识,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应把人当做具有平等的现代人格权利的主体来对待,企业应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实行人事聘任制度和专业化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崭新企业文化。三要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主动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在创新中促进企业文化的持续改善。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和营养成份, 将企业文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四要引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愿景不断融合。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营造“团体学习”的氛围,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2、注重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企业领导者要注重自身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是私企业家要摒弃偏见,增强自信。应当为自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脱贫致富,为自己依法纳税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感到光荣,切实放下包袱,坚定自己在私营企业领域创一番大业的理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加强学习,自我提高。树立依靠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来加速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思想;注重通过自学或进修,学习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尤其要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大生产乃至进行国际化经营所必备的财务知识、金融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和外经外贸知识,熟悉本单位、本行业的经营环节、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市场行情等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借助外力,发展自我。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程度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不断发展壮大自我,积极与其它经营者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增强实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一些善于经营,资本雄厚的个体工商户、专业户要扩大规模,向私营企业发展,私营企业则要向股份制企业、集团公司发展。

3、注重培育民营企业的特色文化。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一要制定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用创新的理念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二要明晰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对企业的"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提炼,使其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体系。要使企业文化的意义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不仅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符号层面,更要针对企业的操作层面,使意义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促进企业更健康、更具活力地发展。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思想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在新时期、新阶段,企业要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企业文化中的精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企业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焕发新的活力。四要加强企业形象建设及全体员工的信仰、精神、价值观的培养。表层形象建设方面要加强企业的外显特征,如环境、厂徽、厂服、产品商标、包装及产品造型色彩等的修炼。民营企业形象建设应当坚持民族化、个性化、社会化和标准化。要以新的姿态焕然一新,彰显出现代化的特色。五要坚持“质量第一、服务优秀”的理念。企业始终应奉行服务宗旨,“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承诺“今天事、今天办”,为广大用户精心工作、热情服务,使用文明语言,和用户交心、贴心,依靠广大用户。

4、注重制度建设,保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保证。一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强化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使企业文化具有持续性,把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让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通过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积淀。二是建立企业文化培训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把着力点放到员工思维方式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上,营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上。把共同愿望、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这一体系作为培训的基础内容,进行长期的灌输,达到全体员工对行为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认同。三是建立内部晋升淘汰制度,把是否适合企业文化作为内部晋升、淘汰的条件之一,“让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以此净化企业文化。四是企业家要带头实施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需要企业家将企业文化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组织的结构设计,组织的系统和程序,组织的各种意识,组织的哲学、信条,有关重要事件和任务的宣传,企业标识物的设计等方面,使企业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团队成员自觉的行动指南。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都证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要强化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无论是物质层、制度层还是精神层文化,都要体贴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的观念。做到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激励人的创造热情,挖掘人的潜在能力。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的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要统一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中,紧紧围绕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在企业文化内容方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紧密结合,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质量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良好的质量和信誉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以挖掘员工的潜力创名牌形象为内容,建立健全国内和国际市场营销体系等企业文化建设,使民营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

上一篇: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浅析中荷文化冲突下的跨国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