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金波:悬壶济世在瑞典

时间:2022-08-18 07:51:48

他当过兵,却酷爱中医;做过院长,也办过医院――在旁人眼中,宗金波似乎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宗金波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一头扎进医院开始向“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迈进,而是过起了“半下海”式的生活:在医院正常上班之余,他还为街道开办的诊所服务。在当时,他的这种做法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更让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是在1993年,他拿出全部积蓄,投资创办了一家正式的特色私人医院――天津枫叶正红医院。很快,这家医院就成了当时颇受中老年患者欢迎的老人医院。

5年之后,就在“枫叶正红”正当“红”的时候,事业发展达到顶峰的宗金波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瑞典去开展中医事业!当时瑞典一家中国医疗中心正准备变卖,宗金波就这样带着全部家当只身奔赴瑞典,开始了艰难的异国行医生涯。他的信心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医学,从南部小城隆德12平方米的小诊所起步,短短几年间宗金波便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北欧首家中医医院――百强中医院。

2007年8月,在百强中医院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医药集团,标志着中医药在瑞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行医在瑞典

笔者:您为什么会想到在瑞典发展中医?

宗金波:在国内2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我既有付出也有收获,尤其是在天津枫叶正红医院的5年多时间里,是我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在我的导师、天津中医专家李一民教授的指导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界朋友的支持下,我们把枫叶正红医院真正办成了深受中老年患者欢迎的“老年之家”,得到了津门父老的认可。在那段奋斗的岁月里,我真正尝到了事业成功者的酸、甜、苦、辣,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8年正是我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是事业继续向上发展的阶段,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毅然选择了到国外发展,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年轻好胜,并非有艺高人胆大的决心,但是我想只要努力和付出,肯定能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那时,靠的是体壮气盛,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些后怕。我是一名中国医生,主要目的还是以发展、推广中医为目的。多年来,我们海外中医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小到大,从瑞典的南部开始逐渐向中部、北部发展,2005年8月终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建立了“北欧第一家中医院”。2007年8月1日,我们正式成立了瑞典中国医药集团(中医院、药业公司、中医学院为一体),闯出了一条中国医药在海外发展的路子。

笔者:瑞典人是怎样看待中医的?

您最初在瑞典普及中医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宗金波:瑞典是一个科学发达又非常保守的国家,对任何异国新鲜事物都难以接受,20年前瑞典人还把针灸称之为“魔针”。刚到瑞典时,我发现这里对中医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国的古代,他们认为中医大夫还是像李时珍一样。再加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不同、中西医学的理论差异、异国文化的排斥、中医药的缺乏等,我们当时想立足面临着重重困境。

刚到瑞典的时候,面对着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诊室和每天寥寥无几、将信将疑的患者,看一个病人要做一个多小时的解释工作,真是难啊!不过我们没有灰心,我们坚定地走出去,到健康会议上宣传,到各种疾病中心去开讲座,到人多的地区发广告,开办各种中医学习班、培训班,到外国人开的健康诊所帮忙会诊,多年来我们走遍了瑞典的大小城市和乡村......我们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宣传中医,努力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性、真实性,让他们亲眼看到一些中医治病的确切疗效。我们每到一处都播下一颗中国医学的种子。久而久之,我们逐渐从瑞典南方的小城市向中部延伸,最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北欧第一家中医院”,并且很快地发展成今天的中国医药集团。

笔者:您认为目前制约中医在海外发展的困难是什么?

宗金波: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医药人才的缺乏,存在后继无人、中药品种短缺的困难。

笔者:现在您的中医事业发展如何?有没有考虑把影响扩大到整个北欧甚至欧洲?

宗金波:现在瑞典的患者已经认识到中医可以有效地弥补西方医学的不足,而且看到西方医学的化学药品在治疗疾病中出现的负面作用,不少患者会首先选择中医治疗。中国医药在瑞典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瑞典中国医药集团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北欧和欧洲的发展进程。

笔者:有没有外国人想跟您学习中医?他们怎样看待中国文化?

宗金波:目前,在瑞典出现了学习中医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对中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多海外华人、华裔、高层学者重新选择学习中医专业。我们正在与国内的医药大学加强合作,在瑞典开办中医药大学,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外国中医药人才。

中医在瑞典

笔者:据说您的中医院是欧洲第一家得到官方认可的中医医院,此前中医在欧洲的地位是怎样的?

宗金波:10年前瑞典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就相当于几千年前中国的古代时期,对于中医是“医巫不分”。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一次健康会议上,一名胡乱介绍中医的老外让我十分恼火,我们进行了一次“医与巫”的正面交锋――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后来经常出去开办中医会议进行讲学,并培养了很多热爱中国医学的瑞典学员。

在北欧,中医药治疗从被排斥到一点点被社会接受,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人们对中医科学性认识的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了古老的中医学。现在瑞典的一些公司也在跟我们接触,希望参股与我们合作,吸收和培养中医药方面的人才。

笔者:现在中医药在瑞典乃至北欧是怎样的情况?

宗金波:中医药在瑞典、欧洲乃至全世界是处于升温的趋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现在仅在瑞典的中医诊所,斯德哥尔摩就有百家以上,其他小城市数量更多。中医已经被国外的百姓认为是可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手段了。

笔报:您认为海外中医前景如何?

宗金波: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长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临床医疗实践的结晶,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康复保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一些疑难病症如心血管疾病、肿瘤、艾滋病等的防治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其科学性已经逐渐被世界所接受。随着人类回归大自然的追求,世界上正掀起中医药的热潮。

笔者:到闯荡瑞典传播中医,您做的很多事情在旁人看来都有些不可理解,您怎样评价自己?

宗金波: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简单来说我就是一个保守的知识分子,只不过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我在看问题的时候就像下棋,不能单单看一步,要比别人看得更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为什么要走在浪尖上?我不是为了冒险,而是觉得这样做很保险。

笔者:您未来还有怎样的打算?

宗金波:现在我们在瑞典培养学生就是为了实现今后能够在瑞典的各个大小城市建立分院、分公司,并逐渐向欧洲其他地区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在国外发展的最终目标。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我也说过,这是我最后一次冲刺,从1984年一直到现在,我始终都在奔波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如果不这样做,中医、中药可能只会停留在国内,永远走不出国门。只有走出来,才能看到国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国内企业如果有眼光,真正想让中医药走向国外,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上一篇:沟通的3大纪律8项注意 下一篇:点燃雪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