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

时间:2022-08-18 07:06:39

谈化学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 化学在初中阶段是起始课程,本身又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而应用多媒体将会大大化解化学学习的难度,化抽象为形象,展微观为直观,迅速帮助学生通过入门阶段,进而进行物质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索,真正地进入化学世界。

关键词 初中化学;多媒体;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132-0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综合利用文字、实物、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录像等多种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使用各种电教化媒体,如投影、幻灯、计算机、电视、录像等,而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益处。

1 多媒体丰富了教师的表达手段,使教师能够灵活自如地表述化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扩充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手段,使知识能够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教学要求中要求学生把握的知识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讲授。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要点知识言简意赅地制作成幻灯片上的文字材料,并辅之以一定的图片说明;对于一些实验步骤,可以用动画或视频加以演示介绍,再辅之以旁白进行讲解;学生观察完实验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分析这个实验说明的问题,即得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最后,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

2 多媒体多角度地展现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快速入门,轻松地把握化学概念

长期以来,化学教师熟悉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注重把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上。这种做法的弊端是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上采用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图片和动画结合的授课模式,让化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等抽象知识的时候,用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授课方法就不能形象地展示其变化的详细过程,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相应的3D动画课件以展示这些粒子的三维动态图形以及相应的模拟微观粒子结合、分离的过程,这种动态形象的画面就会有助于调动学生感官协同感应,让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抽象的微观世界,使他们快速地领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快速入门、轻松理解的教学效果。

3 多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增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而言,化学可以说是一门解释宏观现象背面藏着的微观现象的自然科学。宏观现象是它的外在特点,微观抽象性是它的教学难点。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是增强化学教学效果的最大障碍,因为这些课堂演示实验往往难以控制,演示范围太小,学生无法观察清楚。伴随着化学电教教育的进步,化学实验对解释化学宏观现象的强化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对,化学元素的微观抽象性的解释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现象学生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表象,只是依靠一些静态的模型展示出来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无法达到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果化学教师能熟练地做到应用大量微观现象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的教学手段,那将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设想。而如果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好能实现这种愿望。

在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包含着非常抽象的理论知识,诸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平衡等。对于这些部分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改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效果就会有效得多。如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实验中,如果只是通过实验的演示,那么也只能让学生看到实验的结果,知道实验是发生了反应,但是其中的离子、电子的变化却不能看出来。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离子反应演示实验,就可以清晰地把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的本质变化展示给学生观看。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在画面上展现原电池装置的示意图,当合上开关开始反应时,教师分别采用黄色、绿色、红色和白色等不同颜色的球来表示电子、H+、SO42-和气泡。当反应进行时,黄颜色的球所示的电子就从负极慢慢地顺着导线进入到正极,绿颜色的球所示的H+就不断地往正极方向跑,而红颜色的球所示的SO42-不约而同进到负极。与此同时,正极一端出现一个个的小白球往上窜出来,这就说明气体是从正极出来的。就这样,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直观地认识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 多媒体能够演示课上难于完成的化学实验,对于常规教学是一个用力的补充

许多化学实验中会有有毒物质出现,也有些化学实验由于师生操作方法或步骤不当,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这些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和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而学生并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常常对此印象不深,以致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就可能重现这样的错误,引起严重的实验后果。如果教师改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并将步骤明确,动作放慢,这样就会把产生错误的过程和原因演示得非常清楚,同时也做到渲染气氛,让学生观察后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下列错误操作都可以用模拟动画来演示: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爆炸;用排水法收集O2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用水倒吸到加热的试管中而引起试管炸裂;加热装有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实验液体冲出试管等;有毒气体的制取应用时,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引起中毒;等等。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所有这些演示实验都能通过动画来模拟,一来不会造成危险后果;二来让学生的知识视野更为开阔、全面;三则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身或物质损失。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演示实验,其知识系统的构建更为全面,能够学到常规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从这一教学角度来说,这些演示实验能够做到对常规教学的补充。

5 结语

多媒体教学具备众多优势,但却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师把多媒体教学当成治愈学生厌学化学的灵丹妙药,就会导入滥用多媒体的误区。

首先,多媒体演示实验不能取代学生常规实验,教师不能因为图省事、节约成本,就减少常规学生实验的开出率。有很多实验需要学生亲手操作才能有效地形成感性认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提升实验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消化知识的过程,有助于他们对化学原理和现象的记忆。

其次,通过师生共同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发现课上讲授难于发现的问题,通过一个个的错误试验尝试,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物质变化的本质,也能提升师生间的亲和力。在保障学生足够的亲手实验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增加多媒体演示实验,以补偿常规教学的不足;或者是通过制作将微观世界放大的模拟动画让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粒子产生科学的认识,以填补这一领域再现的空白,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师只有把常规实验与多媒体演示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任何一方的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教育的偏差。另外,教师要自主研发课件,以满足自身实际教学的需要。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探索 下一篇:例谈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