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则徐与李纲的爱国为民思想

时间:2022-08-18 06:18:59

论林则徐与李纲的爱国为民思想

【摘 要】林则徐与李纲都是从福建走出的民族英雄,他们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他们的爱国为民思想一脉相承。文章通过对林则徐与李纲在不同时期的爱国为民之举的探讨,论述了他们爱国为民思想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林则徐 李纲 爱国爱民 思想

在福州西湖公园内有一座李纲祠,祠内供有李纲像,“神光炯炯,严正温毅”。祠堂内题有一联句,“进退一身关社稷,千古英灵镇湖山”,此联是林则徐为纪念宋朝抗金英雄李纲而题写的,高度概括了李纲在两宋之际的作为,肯定了其人其事对后人的影响。林则徐与李纲均为闽籍先贤,从林则徐重建李刚祠并亲自撰写对联,足见其对李纲的崇敬之情。两人虽然前后相隔有700多年,却在爱国为民方面思想高度一致。

一、勤政务实,利国利民

1823年,林则徐时任江苏按察使,他整顿吏治,改革审讯程序,亲自审案,甚至微服私访,亲自动手验尸,四个月内就处理了大部分积案,被江苏百姓颂为“林青天”。1833年,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江苏接二连三的天灾使得全省六十三个州县受灾,灾民四处流亡,饿殍遍野。林则徐连夜写下3000多字奏折并单衔上书,提出“民为邦本”,“多宽一份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皇帝缓征赋税。他带头捐资,征集大量善款,公开、公正放款,并修备“丰备义仓”,以丰收之粮备以荒年之需。林则徐为官事必躬亲,政声斐然,特别在水利事业方面,他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大江南北,被誉为“近代大禹”。

在官无日不治事,无日不见客,亦无日不亲笔墨。李纲与林则徐一样勤政为民,未尝懈怠一日。1127年,宋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权,任命李纲为尚书丞相,想利用他的威望来稳固新朝廷。新朝廷中众多官员直言反对李纲为相,李纲也深知抗金救国之难,但他在危难之际摒弃个人恩怨,提出抗金救国十策。通过李纲精心筹划和实践,南宋国力增强,政权得以稳定。绍兴五年(1135年),李纲针对时弊提出改革,上书六事,长达万言。李纲一生虽几度进退,但晚年仍写下《病牛》一诗,表达了愿用自己辛勤、劳碌换来众生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富足的无私期盼。

二、注重战备,保国安民

1839年,林则徐从美国的旗昌洋行购买英国商船“甘米利治号”并进行改装,在船上安装大炮34门,将其变为一艘军舰。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时预见英军将要入侵,便提前做好战备工作。他坚信“民心可用”,果断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并亲自赴狮子洋校阅兵勇。他连续为水师调集和购备船只,催促怡良办理火药。在林则徐以四品钦衔革职镇海的一个多月里,他在当地官员陪同下,四上招宝山,数出镇海口,不避艰险,察看形势,对炮位安设、海防加固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他与龚振麟等人一起研究在广东搜集到的制炮图,并结合地形,用34天时间研制出4000余千克重,可360度自由旋转的四轮磨盘炮车。

出将入相,文武兼备。在面对外敌入侵前,李纲也积极备战,不仅多次上书进献抗金计策还积极组织百姓恢复生产、做好战备。他先后主持了招军筑城,缮治器甲,充实仓库,储备粮食,催发钱粮等工作。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定都临安府(今杭州),为加强江防,李纲设水军抗金,创制防沙平底船,后人尊其为沙船始祖。这种船方首方尾平底,甲板宽敞,型深小,吃水浅,可在沙滩上行驶,驾驭轻便快捷,适用于浅海或内河。绍兴二年(1132年),李纲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今长沙),他依照南朝齐祖冲之、唐李皋的遗制,在长沙开始制造车船,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车船使用的鼎盛期。绍兴五年(1135年),车船正式编入宋廷水军序列,为宋军抗击金军入侵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迎难而上,护国护民

十九世纪初,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仅从1799到1839年,英国就从中国掠走白银3到4亿银元,朝中爆发了“驰禁”与“严禁”之争。1839年,林则徐作为严禁派的代表,在民不聊生、派系斗争激烈、国家危难的艰难之时,挺身而出,不仅在湖北武汉大规模禁烟,并上奏直言:“鸦片毒害日甚一日,若犹泄泄视之,数年后,中原将无御敌之兵,将无充饷之银……”道光帝连续八天八次召见林则徐,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林则徐临危受命,奔赴南粤查禁鸦片,他所做出的虎门销烟的壮举给予英国沉重的打击。封疆大吏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令人肃然起敬,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博怀。

同为在朝之臣,李纲也曾临危受命、奋勇直前,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两宋朝臣,正如李纲所说:“奉公者少,营私者多,殉国者稀,谋身者众。” 1119年,开封发大水,贪官污吏把持朝廷,乌云蔽日,满朝上下无人敢吐实情,关键时刻官职渺小的李纲站了出来,上书徽宗赵佶。李纲不仅请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还针对当时朝廷内外存在的腐败现象提出整改意见,然而徽宗不但没纳忠言,反将李纲贬谪到沙县。1125年,金兵大举南下围攻开封城,徽宗打算南逃避难,李纲冒死上书,请求徽宗让位于太子宋钦宗赵桓,使得赵桓能建立统一的抗金政权,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钦宗继位后,朝中分为主战派和投降派,李纲是主战派代表,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从四品的太常少卿李纲接受了保卫东京的重任。李纲整军经武、运筹帷幄,带领全城军民浴血奋战,打得金兵一败涂地,等来了救援的20万义军。李纲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誓死御敌,坚守开封,击退来犯之敌,使北宋政权得以延续。

四、虽处逆境,忧国忧民

1840年,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称其“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知奉谕旨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后又“折回广东,以备查问差委”。虽是在等候发落的“罪臣”,林则徐却心系广东防务,希望能尽己所能缩小天津议和对广东防务的影响,他积极向怡良建言献策,希望能在议和的气氛中继续维持广东的抗战局面,可谓用心良苦。1841年,开封阴雨连绵、河水暴涨,黄河决口,洪水迅速蔓延到城内。在严重水灾面前,河南巡抚牛鉴束手无策。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向道光帝力荐充军行至江苏扬州的林则徐,道光帝令其折向开封治水“效力赎罪”。林则徐接到圣命后日夜兼程,火速赶往开封。抵达开封后,他顾不得休息,日夜操劳在治黄工地上。他事必躬亲,常常冒雨查看险情、检查堤防,和军民吃住在工地,日夜坚守在第一线。历经半年的艰苦努力,终将堵口合拢,保住千年古都开封。但随后即被“仍由工次发往伊犁”,道光帝在林则徐治水有功之时依旧冷血无情毫无减免地将其发往新疆效力赎罪三年。忠君爱国的林则徐接旨后,于第二天带着疲惫的身躯,启程西行。

苟利国家,岂避生死,李纲也同样身处逆境,不忘忧民。建炎四年(1130年),谪居海南的李纲被赦,回到邵武居住,后到福州。在这期间,建州(今建瓯)范汝为率农民起义,朝廷派韩世忠前去镇压。建州被攻占后,范汝为自焚而死。韩世忠认为建州人依附范汝为,欲尽诛之。李纲得知此事,星夜赶到建州,会见韩世忠,劝说:“建民无辜,为何全诛杀?”韩世忠接受了李纲的建议,放弃屠城。李纲救了建州数十万百姓,宋、明、清三朝,建瓯百姓尊李纲为“芝城之父”,立祠塑像祀奉。绍兴四年(1134年),此时的南宋朝廷政局已由奸相秦桧把持,眼看北归中原无望,李纲虽隐居福州,仍担忧着国家的前途,他耿耿不忘收复失地。同年冬,金兵与伪齐军队渡江攻建康(今南京),李纲在福州仓山上奏防御三策。高宗以李纲所陈皆当务之急,赞李纲“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

五、结语

林则徐与李纲虽处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爱国为民思想却是划破时空息息相通的,而林则徐在继承传统忠君爱国思想的同时,也深受李纲的影响。他们政治思想的核心都是忠君爱国,仁政为民。他们不论是身居高位,还是遭到迫害,于不幸,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关心百姓疾苦。

上一篇:碳交易样本:全行业减排的北京试验 下一篇:我给母亲发红包